返回

第三百零五章 传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零五章 传法 (第3/3页)

国,但未包含附庸国和天子附庸。

    至于说到底有多少,不同记载不同方式,使之各家所说大相径庭。

    而有感于天下兴亡,周室太史令老聃绘制了一幅巨著,并对那张图做了详细注文,注明了其上每个诸侯国的始封时间、历代君主和故事及灭亡时间,图文并茂,堪称上古之世最简明的天下诸侯兴亡史。

    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霍光惊得一个激灵,旋即便认识到这副羊皮大图的价值。

    “小光,你总是想学我剖析万事万物直指根本的本事,什么时候你知道了这部华夏史的皮毛,便有了我的本事。”公孙弘喘息了一下,款款说道。

    华夏的历史太长了,大河流域的人太多了,智者如恒河沙数,在此过程中,华夏试验了千万种可能,只为探求最适合华夏的道路。

    前人、今人、后人,谁也不比谁聪明,一千八百诸侯国,便有一千八百诸侯国制,也有一千八百种国情,这就使得,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的当代史也是后代史。

    无奈的是,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学到过任何教训。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可以掌握一千八百种可能,便是旷古奇才了。

    公孙弘不记得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种可能,或许是几十种,或许是几百种,便有了如今的身份地位。

    “小光,你是我儒家的传人,为师希望有那么一天,你能吃透这部华夏史,为儒家找到一条真正切实可行的道路,而不再是一味地拿取其他学问的精华。”公孙弘毫不避讳地说道。

    墨子墨是墨家人,陈莫是道家人,只有霍光,才是儒家人,是自己在儒家的传人。

    甚至毫不留情点明了现今儒家的问题所在,孔子之后,就没有了自己的东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好的,可也不能总是别人的精华,自己糟粕在世。

    所以,公孙弘不仅把霍光视为自己的传人,更是视为儒家的未来,如大山般的责任,瞬间压在了霍光的肩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