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独照 (第2/3页)
以后早晚是要吃亏的,但公孙弘并不怎么担心,弟子们福缘深厚,身份显赫,哪怕吃了亏,也可以重新站起来。
墨子后裔、大司马大将军兄弟、元功家族当代扛鼎人,想到自己从前吃的苦,公孙弘心头也泛酸。
好吧,自己才是戏台上的徘优。
公孙弘慢慢站起身,拒绝了弟子们的搀扶,一步一步朝着卧榻而去,在床头的书箱中,找到了那只锈蚀斑驳、多年未开的铜箱。
想要平息弟子们的怨气,不拿出点真东西来恐怕是不行了,也罢,行将就木,早点传下去也好。
端着铜箱回到书案,墨子墨、霍光、陈莫下意识地投来了探寻的目光。
箱盖开启,一本破旧的羊皮纸大书便出现了,望着发黄的封面上那五个硕大的古篆,公孙弘一阵恍惚,隐约间回到了当年。
师父胡毋生没有把公羊家传承给他,却给了他毫不逊色于师学传承的东西给了他,正是靠着此物,他潜心揣摩了几十年,方能贯通经世之学。
现在,又到了传承时刻。
“小子墨。”公孙弘唤声道。
墨子墨应声而起,“恩师。”
“近前来。”
墨子墨走近书案,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羊皮书,端详着其上的字,当看清之时,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
赫然是《阴符四家说》!
五个大字凿凿在目,旁边还有两行小字,仔细看去,隐隐约约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个名字。
亘古奇书,现世了!
世人有传说:此乃黄帝撰写的天人总要,但在墨家之中,有着更多记载,据说这是一位殷商高人隐名写的,托名黄帝,只在于增其神秘而已。
《阴符经》,据说只有四百二十四字,其神圣地位却在《周易》之上。
在春秋战国之世,认真揣摩《周易》并写出注文的大家,只有孔夫子。
但将《阴符经》奉为圣典并潜心注文的大家,却不下十家。
更引人注目的是,但凡注文《阴符经》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