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巨变 (第3/3页)
了下,委婉道:“君上,此制对首辅权力限制不够,或难如意。”
如此,首辅大臣的权力是不如丞相,可是,削弱的还不够,如果首辅大臣非要达成某件事,依旧有可能做到。
这于皇权而言,威胁没有完全消失,那矛盾,就不会完全消失。
“丞相府有十二诸曹,东、西、户、奏、词、法、尉、贼、决、兵、金、仓,寡人以为,当与朝廷九卿之职融合,独立为部,其长为尚书,丞相以为如何?”
丞相府如小朝廷,根本便在这,红墙之下,政出私门。
把小朝廷和大朝廷融合,那么,再想私门而政,就非常困难了。
“不知君上欲立几部?”
“吏、户、礼、兵、刑、工。”
刘据说出了原先打算,“六部尚书会定期向内阁汇报政务,接受内阁政令指示,而内阁在重大事项时,也可召集六部尚书举行扩大会议。”
行政执行与中枢决策衔接,提出的政令草案,才能更加切合实际,效率也能有所保证。
“君上,这般如此,内阁运转,或许平衡有余,机敏不足。”
公孙弘精准找到了群策群力制度的弊端,那就是在关键时候,不能快速做出决断,这就可能误事。
“另设军机司,就在宣室殿东择一殿为置,设军机大臣三人至五人,专职处理紧急军务、机密事务昼夜轮值,上呈御前,直接承旨出政。”
紧急军务、机密事务,绕过内阁,交由天子立刻决断,“简”、“速”、“密”。
内阁辅臣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而且,天子更加亲权,但公孙弘却注意到了另一个问题,再次道:“君上,谁来监督内阁辅臣?”
内阁辅臣地位超然,在当今朝廷中,似乎没有一个衙署可以进行监督,一旦阁臣出现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行径,谁来弹劾呢?
甚至对六部尚书监督都很少。
刘据望了张汤一眼,沉声道:“设立御史监政司,监督内阁及六部所有决策与执行过程,只对天子负责!”
张汤身形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