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筐箧 (第2/3页)
用权势、拉拢党羽、独断专行,甚而是弑君自立,这不得不让皇权对相权产生警惕,担心皇权旁落。
四,制度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本质是“藏天下于筐箧”的专制心理与丞相自主的冲突。
“筐箧”象征统治者私藏天下的工具,法律沦为维护专制特权的手段,其特点是“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即垄断资源、强化控制。
“藏天下于筐箧”,便是指统治者将天下利益与权力高度集中于自身,通过严密法律与制度设计防范他人觊觎,本质是“一家之法”的私利逻辑。
任用一人则疑其私心,再设一人制约,行事必防欺诈,层层设防导致法网严密。
皇帝需依赖丞相处理政务,但又猜疑其自私或欺瞒,导致君臣关系脆弱。
当今陛下试图改变,不但创立中外朝制,更是通过手段使相权被内廷如尚书台架空,虽然没等这一切发生,但真如圣意一般,之后的尚书台、中书省,便会又成威胁,矛盾循环不息。
五,社会结构变化。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中央集权加强,皇权需更直接控制资源。
丞相作为官僚集团代表,若与地方势力结盟,将直接动摇皇权根基。
大汉立国之后的异姓王,便是现成的例子。
高皇帝尽了所有手段铲除了有异心的异姓诸侯王们,但也燃尽了自己,撒手弃世。
总言之,丞相府所拥有的行政主导地位和皇帝、天子要求的中央集权,有着根本性的矛盾。
在“权力冲突”、“明君在位”、“后继无人”,种种局面下,老师公孙弘无奈做出艰难地决定,结束丞相制度。
陈莫不由得想起元祖家学中,对皇权、相权的看法,元祖认为凡是有为之君,必然会通过各种手段分割相权,直到某位无上之君降临,废除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独裁。
元祖认为,在皇权、相权之中,皇权绝对会获得最终胜利。
以当下情形,元祖的预言,显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