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自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三章 自戕 (第2/3页)



    《左传》偏向解释《春秋》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是一部史书。

    《公羊传》《穀梁传》则着重于阐发《春秋》的义理,属于学术理论。

    但公羊所阐述的大一统、大复仇、三世说,穀梁为了迎合统治者贵贱尊卑、亲亲尊尊。

    简而言之,《公羊传》在今朝被称为齐学,《穀梁传》被称为鲁学,二者的差异背后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分野。

    齐文化求变进取,鲁文化因袭求成,孰优孰劣,因人而异,至少在刘据这,穀梁那一套迎合君主、愚昧世人的把戏,行不通。

    “上君,大汉征伐四夷,劳民过甚,该适可而止了。”瑕丘江公泣血道。

    “江公,寡人才执掌国政多久?”

    刘据淡淡一笑,撕破他所有的虚伪,说道:“这番话,江公该对我的父皇说,不该对我说。”

    以瑕丘江公的身份地位,可以劝谏天子无数次,但为什么不呢?

    因为天子不喜欢,穀梁家是不会做、不会说天子不喜欢的事的。

    可又要“以民为本”,穀梁家怎么办呢?

    找到一个能够劝谏,甚至能改变天子意志或遗志的人,会是谁呢?

    只有大汉储君!

    穀梁家不愿意去做的事,却鼓动、甚而是强制储君去做,天家父子多有不和,穀梁功不可没啊。

    当初的鲁国,政权世代由世家大族把持,以致出现大夫专政、君权旁落的现象,手段,正是这个啊。

    一边讨好着君主,一边挑拨着君主父子,刘据想不明白,人怎么能阴险到这种地步。

    “上君对我穀梁误会太深。”瑕丘江公哽咽道,“对我儒家误解太深。”

    廷议上的新政五,将世职全部分给了其他百家,儒家弟子如果想出仕,只能冒充百家其他人。

    而且,是暂时的。

    是哪家的世职,终究要还给哪家,到最后什么都落不到,灯笼竿头,空空荡荡。

    百家本来就对儒家多有戒防,新政之后,防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