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竿头 (第2/3页)
津侯,是大汉建立以来,首位以丞相封侯者,开启“以丞相褒侯”的先河,打破了以开国功勋集团为主对相国之位的把持。
这三年来,丞相府广招贤士,关注民生,不能说是碌碌无为。
虽然在奉君上事事退让,又为儒学的推广施尽了手段,大言之,功劳、苦劳皆有。
说到这里,不少朝臣为之动容,布衣丞相能做到这种地步,相国,尽力了。
“故上君将百家世官之任托给了我,或有少虑之处,请诸公指出。”
公孙弘的谦虚,让两朝官吏为之避让,连说不敢。
“自今日始,由道家出史官世职,诸公以为如何?”
“清静无为,最为无私,从历史兴亡中吸取教训,总结天理,的确合适。”
“无有异议。”
“由阴阳家出自羲和官世职,诸公以为如何?”
“通天彻地之人,上观天象,制定历法,自无不可。”
“无有异议。”
“由法家出自理官,负责刑狱和赏罚,诸公以为如何?”
“赏罚分明,不偏不倚,无有异议。”
“由墨家出自清庙之守,负责宗族事务和祭祀……”
“……兼爱族人、敬畏鬼神,无有异议。”
“由纵横家出自行人官,负责外事……”
“由杂家出自议官,负责掌握各种知识,以言论来补缺辅政……”
“由农家出自农稷官,负责劝农助耕,养育百姓……”
“……”
“还有一个小说家,出自稗官,负责收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诸公以为如何?”
专业人,专业事。
知识从上而下,这是从春秋以来,几乎是颠扑不破的事实。
乍一听,过于理想,又过于分裂,毕竟诸子百家有着各自泾渭分明的传播途径。
但却细思极恐。
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先秦至汉,除了墨者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其他学者在先秦大都没有自然的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