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废立之议(4K,求订阅) (第2/3页)
羡之大为不解,既然天子不惠,难道不是更方便操控吗?为什么要换。
刘义真于是提起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语,徐羡之这才恍然大悟。
刘裕已经称宋公,不久当进爵宋王,然后称帝建国。
以刘裕的年纪来说,也不可能熬到司马德文正常上位,只能提前行废立之事。
徐羡之当即表态:“下官愿意首倡废立!”
刘义真展颜笑道:“如此大事,也只有徐仆射倡议,方能服众。”
他之所以把徐羡之叫来商议,就是需要有一个够分量的人率先提出来,刘义真才能让众人商议,而后自己拍板,以显示废立并非出于一己之私,而是应群臣之请,不得不为之。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样,明知这一套很虚伪,但大家都要遵守其规则。
刘义真留徐羡之到很晚。
二人秘密商议了废立的具体事宜,徐羡之直到后半夜才回府。
次日,徐羡之一如往常地来到了台城。
刘义真因为旅途劳顿,暂时不会履职尚书令,如今尚书台便是由徐羡之主事。
闲暇时,徐羡之与众人谈起了晋惠帝,把八王之乱的根源归咎到晋惠帝的身上。
说罢,他叹息道:“惠帝纯质,尚知忠臣之血不可去,今上差惠帝远矣,虽有宋公父子辅佐,又如何能够廓清四海,混一宇内。”
荡阴之战中,晋惠帝遭遇叛军追击,嵇绍以身护驾,为乱兵所杀,鲜血溅染晋惠帝的衣服,事后,侍卫要浣洗血衣,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却拒绝道:此嵇侍中血,勿去。
徐羡之说司马德宗远逊晋惠帝,倒是一句实话。
但众人无不愕然,吐槽惠帝就吐槽惠帝吧,反正南渡的司马睿这一支也不是晋惠帝的后裔,好端端地,怎么就扯到当今天子身上了。
也就是如今皇权不振,否则,光凭徐羡之这番话,就能参他一个诽谤君上。
不过,其中也有聪明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徐羡之话里的意思。
刘义真刚刚入朝,徐羡之就迫不及待地指责起了司马德宗,这政治信号太明显了,摆明了是在告诉所有人,刘义真肯定会有动作。
数日内,很快就有一则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语在建康流传开来。
相应的,建康权贵圈里也流传着刘义真将要行废立之事。
琅琊王府。
也不知道司马茂英从哪里听来的,她兴冲冲对司马德文道:“父王,你要当天子了?”
按照过往的惯例,刘裕篡晋时,如果司马德文成了天子,是一定会在刘宋一朝受到礼遇的,并且有王爵一直留传下去。
譬如曹魏的末代天子曹奂,禅让后被封为陈留王,爵位流传至今,第五代的陈留王名叫曹虔嗣,这位在将来刘裕代晋的劝进表中同样署了名字。
曹家的陈留王爵位直到南齐时才被除国。
司马家能够守士族的规矩,与门阀共天下,所以不怕他们感念曹氏。
但司马茂英不知道刘裕已经对司马家磨刀霍霍了。
司马德文同样对此一无所知,不过,他却很平淡的看待刘义真将要行废立之举的传闻。
以兄长司马德宗生活不能自理,不通男女之事的表现来看,估计是不会有子女了,刘裕就算真给司马家留了王爵,也早晚会落到司马德文这一支。
司马德文平静道:“弟夺兄位,何喜之有,况且,纵使为天子,亦不过数年傀儡罢了,茂英不必四处宣扬,免得招人笑话。”
司马茂英心底不以为然,父亲当了天子,哪怕只有一年、两年,她也能过一过公主的瘾。
“父王,刘二今夜将在府中设宴,想必就是为了议论废立,父王赴宴时能否带上女儿?”
风声传了有几天了,始终没人跳出来反对,眼下时机成熟,司马茂英认为刘义真也该行动了。
司马德文摇头道:“你安生在家等候消息便是。”
说罢,司马德文眼见天色不早了,命人准备车驾,前往宋公府赴宴。
此时的宋公府,可谓门庭若市,巷道里挤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