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0章 借尔之手,献朕青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40章 借尔之手,献朕青钢 (第2/3页)

执着,平添了几分令人心折的清减魅力。

    她手中,捧着一份墨迹未干的奏疏。

    “陛下,臣妾……有策进献。”

    何岁放下朱笔,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温和笑意,仿佛对她为何而来一无所知。

    “梓潼又有何高见了?快说来与朕听听。”

    宁白露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奏疏郑重呈上,声音清脆,条理分明,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

    “陛下昨日为盐铁之弊忧心,臣妾思虑一夜,斗胆拟定了一个方略。”

    “臣妾以为,沈侍郎之策乃治本之法,如神医开出的虎狼之药。然病已入膏肓,需先以雷霆手段镇住病灶,方能下药。”

    “陛下您公开驳斥沈侍郎,想必就是为了麻痹朝中与江南世家有染的势力,为的,就是这出其不意的雷霆一击!”

    何岁眉毛微微一挑,心中已是乐开了花。

    【来了来了!标准答案来了!】

    【朕的皇后,真是个逻辑鬼才。朕就差把答案写在脸上了,她居然真的能‘想’出来,不容易,不容易。】

    他没有打断她,用一种“被完全说中心事”的惊喜与赞赏的眼神,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宁白露见陛下眼神中满是赞许,心中愈发安定,声音却并未停歇:“臣妾斗胆猜测,陛下之意,是以彻查漕运为幌,暗中将沈侍郎与赵龙安插进去,待时机成熟,便可顺藤摸瓜,直捣黄龙!”

    何岁含笑点头,心中暗道:【不错,能想到这一层,已是宝藏女孩。】

    谁知,宁白露话锋陡然一转,眼中光芒更盛:“然!此法虽妙,却依旧是与虎谋皮,搏杀于毫厘之间。臣妾思虑一夜,斗胆以为,此为中策,尚有上策,可令我等立于不败之地!”

    何岁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

    “哦?”

    宁白露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是一种洞悉全局的璀璨。

    “查漕运,依旧是查‘利’。江南世家盘根错节,对‘利’之一字,嗅觉比猎犬还灵敏。此举依旧会打草惊蛇,让他们抱团死战。”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跟他们谈‘利’?”

    “我们,跟他们谈‘名’!”

    “臣妾斗胆提议,不查漕运,不问盐铁,而是以‘圣天子忧心文教,欲重塑江南文风’为名,由爷爷……由太傅宁鸿牵头,组建一支‘江南文风巡查使团’,南下巡视!”

    “此举,是为文伐!”

    何岁瞳孔猛地一缩。

    握着朱笔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指节微微泛白。

    【等等,剧本不对!】

    【朕的鱼饵是顶级的,钓竿是顶级的,朕预想的是钓上来一条百年一遇的锦鲤王,这没错。】

    【可她怎么直接给朕拖上来一头活的过江真龙?!】

    【查漕运是朕给出的标准答案A,她不仅没选,还把卷子撕了,自己出了一道足以流传千古的附加题,还把答案写得尽善尽美?!】

    他脸上的表情,第一次,不再是伪装。

    而是一种计划被彻底超越后,发自内心的,混杂着失控、荒谬与狂喜的纯粹震惊。

    宁白露没有察觉,继续说道:

    “巡查团以‘品评诗文、考核学政、褒奖清流、申饬奢靡’为己任,皆是风雅之事,谁能反对?谁敢反对?”

    “反对,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就是承认自己是败坏文风的腐儒!”

    “而沈侍郎,可以巡查团副使的身份随行,专司‘核查各地学政衙门、书院经费’。此乃分内之职,名正言顺。江南世家再豪横,难道还能阻挠朝廷核查教育经费不成?”

    “至于赵龙,则可为巡查卫队指挥,暗中蛰伏。待沈侍郎从那笔墨纸砚的账目中,挖出盐铁交易的蛛丝马迹,人证物证俱在之时,这把刀,便可瞬间出鞘,一击致命!”

    “此计,明为文德教化,实为雷霆犁庭!”

    “以‘名’为刀,斩其‘根’;以‘武’为鞘,断其‘命’!待江南反应过来时,一切已成定局,再无反抗之力!”

    “届时,人证物证俱在,天下悠悠众口,亦无话可说!”

    养心殿内,落针可闻。

    何岁怔怔地看着眼前的女子。

    他原以为,自己只是在引导一只聪明的羔羊,走上他铺好的路。

    可现在,宁白露不仅走出了他预设的道路,甚至直接另辟蹊径,为他开辟出一条他自己都未曾设想过的,通天大道!

    这不是计策。

    这是阳谋!

    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杀人不见血的旷世阳谋!

    他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紧紧握住宁白露的手,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狂喜与激动,那是一种发现绝世珍宝般的颤抖。

    “好!好一个以名伐利!好一个文伐之策!”

    “梓潼!你此计……此计,胜朕十倍!”

    宁白露见自己的计策被夫君如此看重,心中涌起巨大的甜蜜与自豪,她乘热打铁,将那份锦衣卫的人事调动申请,郑重地放在了御案之上。

    “陛下,此行南下,文为刀,武为鞘。沈侍郎为刀锋,赵龙,便是那最坚不可摧的刀鞘!”

    “文武合璧,如龙有爪,如虎添翼!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