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七章 潜移默化中的转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七章 潜移默化中的转变 (第2/3页)

    李三槐擦了擦手上的炭灰:“让他们讲去。咱明日带几个孩子去田里,实地教怎么量土地亩数。”

    次日清晨,儒学学堂的门庭果然热闹。

    江南大儒坐在虎皮椅上,摇头晃脑讲“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可底下的农家子弟总走神,目光不住往窗外瞟,格物堂的杂役们正扛着木尺,在学堂后墙的空地上丈量,嘴里还念叨着“长乘宽得面积”。

    有个穿粗布衫的少年突然举手:“先生,格物堂说一亩地能种多少麦种,得看土坷垃大小,这在《诗经》里有讲吗?”

    大儒被问得一怔,随即拍案:“异端邪说!圣人之教重在明礼,岂能与匠户伎俩混为一谈?”

    可当日午后,就有农户拿着格物堂印的《春耕要诀》来找王二柱。

    册子上用朱笔标着 “沙土地宜早播,黏土地要等谷雨”,末尾还画着简易的测土法,用手指捻土,能攥成团不散的就可下种。

    “这册子比《诗经》管用。”农户咧着缺牙的嘴笑,“俺家老三在格物堂学了算收成的法子,说今年能多打两石麦。”

    消息传到东宫时,朱雄英正在看北平送来的军报。

    冯保捧着个红漆木盒进来:“殿下,孔家送了新造的曲辕犁模型,说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铁挡板,能减少泥土粘连。”

    朱雄英打开木盒,见犁身上刻着细密的纹路。

    他用指尖划过铁挡板的弧度:“让工部照着造百十个,发给河南灾区,那里刚遭过蝗灾,得用新犁抢种。”

    “王学士那边又有动静了。”冯保压低声音,“他让山东学政把《春秋》里的‘夷夏之防’摘出来,编进蒙童课本,还说格物学是‘蛮夷之术’。”

    朱雄英将犁模型放回盒中:“去年河南巡抚奏报,说鞑靼人用的弓射程比咱们远。让格物堂和兵法堂联手,把火药配方再改良下,造出能打三里地的火炮。”

    三日后,格物堂的铜匠铺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李三槐带着几个铁匠,正照着图纸锻造火炮零件。

    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