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 章 水淹七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4 章 水淹七军 (第3/3页)

   毕竟这几个月,向北可是积攒了上百万吨的海鲜。

    至于黄金珠宝和大量的财产,向北这次也下了决心,甚至连南迁的文物,他也考虑将其从空间里拿出来。

    无论如何,向北绝不允许这些财物出现任何损失。

    因为这些财富不仅是他个人的财产,更是同盟军建国的基石。

    要知道,即使到现在来说,山东的税收和香北集团的利润。

    都不足以维持同盟军的庞大开支,这些也和向北的任性有直接的关系。

    向北不但是对辖区百姓免除了赋税,又对普通士兵的薪资做了大幅的提升。

    同盟军普通士兵的薪酬,基本上是国军的两倍,光是伙食待遇,就顶得上国军一个月的薪酬。

    还有同盟军对阵亡家属的补贴,也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现在这部分的支出比例,还不算太高,那是因为目前同盟军阵亡的人数太少。

    日后随着对整个东北发起总攻,士兵阵亡数字会迅速上升。

    这还不包括,对东南亚的登陆作战。

    目前来说,向北每个月都要在个人的钱包里,拿出上千万大洋来补贴同盟军。

    当然向北这些钱也没有白花,即使在大灾之年,上千万的河南灾民流入山东,山东境内也没有发生一个,因为饥饿死亡的个例。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虽说是向北最初的货币改革,率先将法币从山东地区驱逐出去。

    也和对百姓的税收免除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对军队实行高薪策略,又在国外购进大批粮食。

    这所有的一切手段,才促成了在大灾之年,才有山东这种稳定发展的局势。

    当然向北也才会轻易的完成了,同盟军40万的优质兵源的征兵工作。

    总之来说这钱也没白花,当兵的之所以死心塌地跟着同盟军干,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阵亡了,家人依然有人养。

    所以向北的这个小金库,是决定这个队伍散不散的唯一原因。

    这时候向北也明白了,山城为什么拼命的印制法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