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及格不是我的上限 (第2/3页)
,石某就说不好了。”
石守信点点头道,并没有为难谢缵。
他理解了谢缵的难处,为了稳住河东大族,不让他们积极响应淮南三叛,谢缵作为河东地区的典农中郎将,自然不能激化矛盾。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只不过这些事情,不是石守信可以解决的,如实上报即可。
司马家得位不正,有一系列的后遗症,而且根本无法解决,只能苟一天算一天。既然把话说开了,谢缵立刻对石守信千恩万谢,表示随便怎么查账都行,反正他问心无愧。
在谢缵的积极配合下,清点粮仓库存的工作两三天就完成了。最终的结果确实如谢缵所说,所缺的部分,和借条上的部分基本上对得上。
剩下那点误差,都在朝廷允许的损耗范围内。毕竟,粮仓里的耗子平日里都要消耗一点呢。
水至清则无鱼,想完全一板一眼的对上,根本不可能。换言之,谢缵这个官员还是忠于本分的,甚至是称职的。
只不过他抵挡不住河东大族的步步紧逼。
在臣不敢言忠的时代,世家侵占官府的权力,是一种必然现象。
离开了屯田治所以后,石守信心情颇为沉重。
他虽然不指望司马家有多大本事,但也没料到司马家还没统一天下,这个国家居然就已经有亡国之相了。
为了获取支持,司马氏不得不跟本地大族分享权力共治。现在已经公然有借无还,将来会如何,简直不敢想象。
再次来到安邑城外,这次石守信驻足良久,一直在权衡利弊,并未贸然入城,也没有匆忙离开。
“阿郎,我们为何不去送那个征辟文书呢,送到了好回洛阳呀,大娘子还在家等你呢?”
看到石守信在城门外不肯入城也不肯走,细狗忍不住提醒他道。
“走,入城。”
石守信已经打定主意,对细狗招了招手。
他想明白了,不能就这样离开,这项工作,现在只做到了“仅能交差”的程度,还远远谈不上办好。
作为一个下属,要时刻揣摩顶头上司,部门经理和总裁的不同需求。以此来权衡利弊,把精力用对地方。
而不是想当然的自嗨。
查账这件事,司马昭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保证伐蜀的粮秣够用,在此基础上,粮秣越多越好。
至于世家那些花花肠子,司马昭其实是心知肚明的,或者可以说是有心无力。
他要的是忠诚,只要是站在司马家这边的大户,在地方上稍微过分点,无伤大雅。
也就是说,对于司马昭来说,石守信的任务下限很低,上限却看不到顶!
这也是石苞敢于将这个任务交给他这个无名小卒去办的原因。
在司马昭看来,谢缵这般借了很多粮食出去的情况,也是因为过去那些年天下不稳的无奈之举,是情有可原的。
只要库存足够支援伐蜀,那么司马昭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石苞的想法肯定不止于此,因为他是司隶校尉。
账目该如何,在他这里必须心中有数。河东地区大户们别有心思,他也是要知道这里水深水浅。
万一跟淮南一样出事了呢?
他对于石守信的期望,肯定不止于把事情办得能糊弄过去就行。
“简单任务”,看上去并不简单!思索良久,石守信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
河东郡太守府衙门后院,太守王濬和夫人徐氏正在下棋。
王濬是弘农人,出身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徐氏乃是曹魏三朝重臣徐邈之女。这对夫妇可谓是非富即贵。
王濬今年已经是五十多岁,他出道很早,也出名很早。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王濬当初因为岳父爬得多快,后面就因为岳父拖得多慢。
王濬岳父徐邈是曹魏老臣重臣,深受司马懿忌惮。因此王濬的官路也被司马氏代曹的黑天鹅事件给耽误了,至今依旧只能在地方上担任官员。
他能当上河东郡太守,还得谢谢曹髦的提拔之恩。
当然了,司马氏逐渐将政治对手剪除,因此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站队曹氏的老臣,也不再那么忌讳了。
所以王濬如今处于一种看起来还可以往上挤一挤,但前途明显不太妙的境地。
“阿郎有大志,这天下将变,一定有阿郎施展抱负的机会。”
徐氏看着王濬,五十多岁了还像个孩子一样闷闷不乐,忍不住出言安慰他。
“这种事情,谁又知道呢,唉!”
王濬长叹一声,有种壮志未酬,却蹉跎半生的无奈。
正在这时,次子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