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秘密任务 (第3/3页)
,以备伐蜀之用。
当然了,用于伐蜀这个是石守信自己猜的。
这件事不难办,但是很重要。伐蜀时如果来自河东的军粮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这个监察的功劳就会记在石守信身上。
升官总要有功绩才行。
之所以石苞不私下里面授机宜,那是因为他要避嫌,他得找个人品信得过的“证人”,来打消司马昭的顾虑。
事后司马昭若是想查,直接把山涛找来问一句就行,甚至压根不会让石苞知道!
如果事后查证属实,那么司马昭会对石苞更信任;如果不属实,那石苞就要倒大霉了。
是先去送信,还是先去查账?
蒲坂驿的客房内,石守信陷入了沉思之中,二者总要选一个。
左思右想,他还是决定先去查军粮。伐蜀是司马昭心心念念的事情,倘若出了什么乱子,那一位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
紧赶慢赶,几天之后,石守信带着细狗来到河东郡郡治安邑。找人一稍打听,才发现这里的局面还真是一言难尽。
河东这个地方,地理有点特殊,所以导致本地民风彪悍,而且豪强势力本钱雄厚。闻喜裴氏、解县柳氏、汾阴薛氏、平阳贾氏、安邑卫氏,每一家都是当地顶呱呱的一号。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县一个大户,不,已经不能叫大户了,应该叫巨户。
这些大户呢,如果里有什么大事情,就到郡治安邑的衙门里商议,听河东太守指挥。他们平时也会交点税,只是远不如其他直辖的郡县多。
但是各县县内,一般小事都是大户们自己处理,县令也不得不看他们眼色。曹魏的县衙没有那么多人员和精力去管理地方上的小事。
在这里,曹魏的统治基础很薄弱,本质上是在和大族们分享权力。
法治什么的,那是不存在的。
不过嘛,既然河东能保持稳定,没有被本地豪强吃干抹净,那么曹魏自然是想了办法,心中也是有底气的。
自曹操开始,便对河东地区持续动手术,概括就一句话:文取士,武屯田。
文取士好说,就是不断征辟世家大族里面的文化人,到中枢里面做官,甚至成为心腹。
武屯田则是要好好说道说道。
安邑不仅是河东郡治所,而且还是典农中郎将所管理的屯田区。所谓屯田,其实也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营和划归出来的屯垦区。
屯丁和他们的家属,也都住在那里。白天一起出去耕作,晚上回来休息,实施军事化管理。
屯丁的儿子还是屯丁,已经有好几代人了。囤积于安邑城的粮秣,那是不用运到前线的,除非是战事紧急到了所有人都必须抱团取暖的程度。
要是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世家大族也就不配叫做大族了。
但是屯田区专属的粮仓,则是专供军需。
两个体系并行,兼顾了地方世家豪族的利益,也保证了军粮的供给。
石苞故意不说查哪里的粮仓,恐怕就是想考验石守信的判断能力。义父想看看义子的水平如何,然后再来权衡彼此间应该怎么相处。
考验可以,为难就不必了,所以这次的任务,绝对是石守信可以不借助外力完成的!
安邑治所的粮仓查了没用,那个坑深不见底,随便出来一个都是河东大族的抓手。
唯有屯田区的粮仓,要好好查,细细查,一点疏漏都不能放过。
能查,该查的,应查尽查!
不能查,不该查的,绝对不能碰!
司马昭是希望伐蜀的时候粮秣不出问题,后勤供应得上。河东地区到时候只需要完成分摊下来的军粮配额就行。
犯不着石守信去当啄木鸟,收拾河东本地大族。要是真查到世家大户在粮仓里面上下其手,难道石守信还能把这些天龙人,交给司马昭处置么?
他也没这个本事啊!
这些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如果犯了忌讳,那石苞也没办法帮他,只能说朽木不可雕也,不是做官的料,还是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吧。
“阿郎,您面色似乎不太好啊。”
安邑城门前,细狗看着石守信询问道。按理说,他们不该进城去,只要去屯田治所看看就行。
“听说,河东的典农中郎将,是司马氏的老乡谢缵,你猜猜,大将军对这位老乡是什么想法呢?”
石守信看向细狗问道。
“这个都是官面上的事情,奴哪里知道啊。”
细狗摸摸脑袋,感觉石守信有点过于高估他了。
“走,去查账。”
石守信冷哼一声。
他转过头朝屯田的治所去了,完全没有进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