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渐进的战争号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章 渐进的战争号角 (第3/3页)

    从这封信就能看出邓艾超低的情商。

    一方面他挺为国家考虑的,提出的建议很有道理,都是他在前线与姜维斗智斗勇中总结出来的。所以邓艾的信,会极大影响朝臣们对伐蜀的看法。

    另外一方面,邓艾完全没看出司马昭的心思。

    这位权臣,其实并不是想讨伐蜀国建功立业,而是为了篡位,积累军功。顺便转移朝臣们对他的非议。

    结果邓艾一个劲的劝说不要伐蜀。

    于是司马昭心中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邓艾究竟是想成为我的亲信,还是有别的什么心思呢?

    有淮南三叛在前,谁敢说邓艾就没有二心?雍凉离洛阳远着呢!

    这封信让司马昭对邓艾起了猜忌之心。

    不过,邓艾在西北颇有战功,乃是西北的一根柱子。若是不明就里的砍了,短时间内很难再找一个合适替代的。

    邓艾年纪已经大了,司马昭的想法是:这次伐蜀,燃烧掉邓艾最后的利用价值。得胜归来后,给他在朝中安排一个闲职养老,然后在西北安插更让自己放心的亲信。

    这样既把邓艾拿掉了,面子上也做得好看。

    正在这时,穿着一身灰白色纱裙的羊徽瑜被下仆领进了书房。司马昭有些疑惑的看着对方,不知道这是玩的哪一出。

    这种衣服……该是祭拜死人的时候穿的吧?

    “大将军,妾想今日去邙山,祭拜一下先夫,特来向大将军禀告此事,还望您允许。”

    羊徽瑜十分客套的说道。

    “哎呀,嫂子实在是太见外了。您是司马家的妇人,又是兄长的遗孀,自然是可以随时去祭拜他。

    倒是我因公务繁忙无法前往,请嫂子帮忙代写一篇祭文吧。”

    要想俏一身孝,司马昭看了一眼秀色可餐的嫂子,压住心中的邪念,言不由衷说道。

    当然了,羊徽瑜文采斐然,帮忙写写祭文完全不成问题。这件事司马昭倒是完全不在意。

    “嗯,那妾这便出发了,祭文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羊徽瑜对着司马昭深深一拜,转身离去。

    司马昭这个人就是这样,你提前跟他说你去做什么,他日理万机转过头就忘了;

    但你不跟他打招呼,事后他就会不断猜疑和追索。

    关于羊徽瑜要去祭拜司马师的事情,司马昭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事后再也没想起来。

    离开大将军府之后,羊徽瑜回到羊祜宅院,向羊祜辞行。没想到刚刚进入堂屋,就看到羊祜和一个年轻男子有说有笑的,关系非常亲密。

    正是石守信无疑。

    羊徽瑜瞬间就认出,这个年轻男子,就是前夜在床上和自己颠鸾倒凤,云雨不休的家伙。

    本以为要花费很多周张才能打听到,没想到居然毫不费功夫。

    她愣在原地,心脏咚咚咚的狂跳不已,整个人连迈步都忘记了。

    那一夜的吻,好热烈,好缠绵,好长久,在脑中挥之不去。

    羊徽瑜的身体软得几乎要瘫在地上,整个人像是被人定身了一样。

    “阿姊来了啊。”

    羊祜看到羊徽瑜的面色有点怪,以为她身体不适,连忙挽着她的胳膊,让其坐在自己身旁。

    他对石守信介绍道:“这是我胞姐,大将军兄长的遗孀。”

    司马师的老婆?看着好年轻啊,这不会是小老婆吧?

    石守信心中疑惑,却是低下头,非常客套的对羊徽瑜作揖行了一礼道:“鄙人石守信,见过夫人。”

    这位夫人面容清秀端庄,只是,石守信怎么看怎么觉得,对方身上穿着的衣裙有点怪异。

    怎么说呢,充满了一股未亡人十八禁大片女主的味道。

    衣服乍一看很保守,除了修长的脖子,被白色的纱巾围住,露出一点点白皙肌肤之外。其他地方都被捂了个严严实实。

    这衣着无论怎么说都是偏保守的。

    但当他细看,细品。

    越是揣摩,越是感觉这位夫人身上有种说不出来的风骚妖媚。似乎每块布料,都散发着女人的韵味。

    羊徽瑜被他看得很不自在,她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看向羊祜提议道:“我现在要去给先夫扫墓,就在邙山,离洛阳不远,你知道地方的。

    趁着天色还早,送我过去吧。”

    这种要求,羊祜根本没法拒绝,毕竟司马师可是司马昭胞兄啊。司马昭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人!

    “敢当,你先回家准备出发去河东,我陪我阿姊去扫墓。等你公干返回,我们再把酒言欢吧。”

    羊祜有些歉意的看向石守信说道。

    “罢了,他也一起去吧,多个人热闹点。返回时直接出发去河东,也是顺路。

    邙山埋的死人多,我有点害怕。”

    羊徽瑜不动声色的建议道,随便找了个借口。

    羊祜面露古怪之色,不过没有说什么,只是对羊徽瑜点点头。石守信完全不懂这件事跟他有什么关联,刚想拒绝,却看到羊祜对自己使眼色。

    他不得不行个揖礼,跟在二人身后,一起出了宅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