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渐进的战争号角 (第2/3页)
石守信面色为难说道。
岳父的推荐当然很好,但是羊祜和山涛那边,不能怠慢了。山涛明显是想提携一下石守信,这份关系可以长期打理。
如果推拒掉的话,那就是得罪人了,尤其让羊祜下不来台。
而事情办成的话,山涛又会推荐石守信去关中参与伐蜀,这又是一条“进步”的路线。
石守信还是觉得岳父这里可以缓缓,毕竟李婉这个贤妻很体谅自己,一家人可以慢慢商量。
“呃,妹夫觉得,此番伐蜀,会是谁领军呢?”
李固忽然凑过来低声问道。
目前来说,伐蜀的议题都是司马昭派人,指使他们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水温,看看哪些人同意哪些人反对。
然后,测试结果,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都在说目前时机不成熟。
看起来,伐蜀的议题好像会在众人反对下无疾而终,但只要是懂一点权谋的天龙人就知道,伐蜀是不可能停的!
因为司马昭要篡位啊!他不可能忍得住!
此前司马昭想进位“晋公”,被曹髦一波打掉,这辈子都没法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得手。
所以,司马昭只能仿照当年的曹操进位魏王以后,把称帝的机会留给儿子操作。
司马昭打算先实现晋公这个爵位的传承,然后再用晋国取代魏国,最后再称帝。分两步走,在司马炎这一代完成夙愿。
或许,司马昭已经感受到曹髦带给自己的诅咒:他这辈子都无法称帝!
这一点就算是李固这样的中人之姿,也都看出来了。
然而,伐蜀必定发生是一回事,谁会是领军人物,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要从中捞取政治利益,知道伐蜀是没用的,要能猜出领军之人,才方便提前布局。
“这个,目前还不好说,或许大将军会自己亲征也不一定。”
石守信故意装作不知道,主要是不想趟浑水。
哪知道李固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道:“要是知道就好了,可以提前走一下关系。伐蜀成功之后,便有灭国之功,足以升迁了。别人吃肉我不争,能跟着喝点汤也行。”
现在大魏天龙人,或者说是全天下的天龙人,都已经进入到“存量竞争”的时代。
军功早就不像从前那么好捞取了。地盘也不像三国初期那时候,可以随意弄到手了。
官职体系已然成熟,一个萝卜一个坑。官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天龙人娶妻生子的趋势却是在扩大,有资格当官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官位不变,能当官的人变多,那可不就意味着竞争变得更激烈嘛。
如李固这样的天龙人二代,又或者如石守信这样作为新鲜血液,被吸纳进天龙人圈子里的人,他们或许还能稳稳当当的做官。
可他们的子辈,做官的路,就不可能那么顺畅了。
大家都有背景,就得看谁背景更大,竞争是不会消失的!
石守信在少府干了两年,身后有人照拂,还搞出来不少好用的新兵器和新农具。
可也不过是小升了三级,从“科研组长”升到了“科研科长”。九品中正制,小三级微不足道,要大升三级才算飞黄腾达。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提了,多少人这两年在原地踏步,从石守信的同僚变成了直接下属。
私下里还对他指指点点呢。
那些人认为石守信纯粹是泡妞技术好,会哄女人开心,靠岳父李胤的“超能力”上位,要不然根本不可能升官。
总之,这些人就是不承认石守信的能力盖过他们不止一筹,又不敢当面说坏话。
别问,问就是这厮只会靠岳父。
至于羊祜等“贵人”的重视,那些人也认为,他们是看重李胤女婿的身份才结交的。
人言可畏,你永远不知道当面对着你和蔼可亲的人,背后在怎么编排你。
对此,石守信选择无视,不与这些人争辩。越是争辩,对方就越是来劲。
闲聊了一会,李固便离开了,承诺石守信外出公干以后,他会多来这边走动,照拂一下妹妹。
石守信在家又紧赶慢赶的准备了一下出门所需的物件,天黑后跟李婉在卧房的床上玩了个尽兴,一夜的欢愉。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独自前往羊祜家,备上薄礼当面致谢。
……
大将军府的书房里,司马昭坐在桌案前,正生着闷气。
桌案上摆着一封从陇右而来的信,是征西将军邓艾写来的。
这家伙在信中直言:姜维率领的蜀军,依旧是相当有战斗力。目前还没有找到伐蜀的机会。仓促行动,恐怕到时候很可能复刻当年曹爽的败绩。
大将军不如等待时机,蜀国已经疲敝,只要时机一到,魏军便能摧枯拉朽打到成都!
邓艾并非司马家嫡系,只能算是司马懿当年施加过恩惠的一个“后起之秀”。
后起是真的,因为出身低;年纪大也是真的,蹉跎了二十年岁月,算是“新冒头”。
不过邓艾过往升不上去也并非完全是天龙人圈子排斥他,跟个人的情商也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