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色戒》超罕见 (第2/3页)
》。
而且郑苹如的兄长、未婚夫都牺牲在了抗日事业中。
未婚夫王汉勋在上海大同大学理科毕业后,放弃了出国留学和谋事的机会。
在滇缅公路因受日军攻击截断,要开辟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他主动请命执行这项危险的任务,完成首航。
1944年8月7日,衡阳保卫战中,由云南沾益驾机投送湖南衡阳守军补给物品,飞至湖南芷江县绥宁上空,因天气骤变,视线不明,撞山失事,以身殉职。
郑苹如的兄长郑海澄和弟弟郑南阳在日寇侵华时,身处敌国的他们,选择回国抗战,郑海澄于1944年1月9日,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将心比心。
马有德了解了郑苹如和其家族的事迹,肃然起敬。
虽然要他去做,不一定能有这种牺牲精神,但他肯定也做不到污名化。
把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编成香艳故事。
何等可耻!
何等可恨!
《色戒》原著作者也就罢了,李铵这样著名的导演,拍成这样的故事,这是就是电影艺术吗?
电影艺术要是这个样子,还不如毁掉算了。
真要看大尺度,看毛片就是了。
马有德相信越是了解真相的人,越是膈应和恶心。
但出乎马有德预料。
这种黑白分明的事情,舆论并非摧枯拉朽,硬是打成了焦灼战。
评论两极分化。
上纲上线和振聋发聩打的昏天暗地。
了解真相后,大量网友批评《色戒》美化汉奸、不尊重革命先辈。
连传统媒体,也以《青年制片人炮轰〈色戒〉扭曲忠奸观》为题转载,影响力扩散到线下。
但在如此黑白分明、公道显而易见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媒体高度称赞《色戒》。
不乏主流媒体。
如凤凰,罗列李铵的成就,奥斯卡导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生拉硬扯威尼斯评委团主席的张一谋,给《色戒》背书捆绑。
对《色戒》跨过了争议,而是直接从影片的艺术价值、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喊出了“人性启蒙”。
除了一部分有影响力的媒体之外,如天涯论坛,以“《色戒》还未上映,处于评论锁定期”、“人身攻击”等等,输送禁言套餐,一直到世纪中叶才能解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