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 14 章 (第3/3页)
收下这份有点儿烫手的束脩。
等到顾闲行过简单的拜师礼,喊了王世贞一声“老师”,这事才算告一段落。
张居正才与王世贞对坐说起王父的事情,这事肯定是能办的,只是最近朝中局势不大好,内阁正为言官的事扯皮,还得再等等。
王世贞当年便与头特别铁的谏官杨继盛交好,冒着被严嵩报复的风险也要帮着杨家人伸冤以及料理后事。
如今他住在离皇城这么近的地方,自然也听说了最近那几位谏官的遭遇——
明明当初御史弹劾高拱也是有理有据的,结果碰上先皇驾崩不了了之,倒是叫高拱记恨上了弹劾他的御史。
王世贞从来都是个刺头,当着张居正的面也并不掩藏自己对此的看法:高拱指使自己人撵走御史,是在公报私仇、阻塞言路!
顾闲听到这里,不由偷觑了张居正几眼。
根据他对张居正不怎么保真的了解(大多数都是别人转述的野史),张居正在对待言官的态度上和高拱差不多:我搞改革的时候不需要有不同的声音,你敢在旁边叽叽歪歪就给我滚。
前段时间游七还跟他说高拱跟张居正是好朋友呢。
所以王世贞这是当着张居正的面骂他朋友,顺便把张居正本人也给骂了?
嘶。
不愧是你。
张居正本就知晓王世贞的性格,如今听他这么说也并不意外。
这也是他犹豫着往后该怎么安排王世贞的原因。
王世贞这人太直了,眼睛里揉不进沙子,放在京师很容易得罪人,放到外面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说已经去世十余年的杨继盛,上一个连皇帝都敢骂的直臣海瑞,那也是前不久才从牢里放出来。
这并不是张居正需要的人才。
他需要的是能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把事情落实下去的类型。
对方有没有高远的志向、对方是不是真心实意迎合自己,都不是张居正需要考虑的事情。
只要事情办妥了,谁在意他们是否有私心?
像王世贞这种太有自己想法的,反而很难掌控。
张居正在心里头把王世贞拨到了“不好用”的那边,面上却仍是如同老友般与王世贞闲谈。
他虽不打算把王世贞拉进自己的班子,却也没打算与王世贞交恶。
王世贞与李攀龙他们这批人在文坛地位极高,此前李攀龙隐居家乡、闭门谢客,凡是能见到他面或者能得到他几句点评的人都能声名大噪。
这几年来王世贞隐隐有与之比肩的势头,但凡是文章能被他夸上一句的,基本都能在文人圈子里混个眼熟。
这种影响力说有用吧,大多时候都派不上用场;说没用吧,它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士林的风向。
顾闲这小子最是机灵,若是能坐实这段师生关系,往后真生出什么矛盾也能缓和缓和。
实在没法转圜也问题不大,王世贞的学问教导顾闲本就绰绰有余,沾到人家几分才气也算这小子赚到了。
张居正这般想着,便转头叮嘱顾闲往后好好跟着王世贞学点真学问。
顾闲立刻一脸腼腆地表示自己会天天过来跟王世贞学习。
王世贞:“……”
怎么办,脑壳已经开始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