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 (第2/3页)
听,还会笑着说什么“我来考考你”。
顾闲来者不拒,全都积极回答。
谁都喜欢一教就会的小孩,顾闲就那么从识字算数学到天文地理,什么都懂那么一点。
包括他那位便宜姐夫张居正的光辉人生,他都在一位老先生口中了解了不少。
这可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大改革家。
他主政的十年间针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变革,整个朝廷在他的主导之下一扫嘉靖年间的颓态高速运转起来。
可惜这场改革最后没能逃过人死政息的厄运。
在张居正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大明首辅的风评都不算好。
毕竟皇帝带头要扣他罪名,那当然是什么恶劣事迹都往他身上安。
直至明末风雨飘摇,张居正才终于得以恢复名誉。到了清末,梁启超更是对他这位改革家大力赞誉,直夸他为“有明一代惟一的大政治家”。
这约莫就是所谓的“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臣”。
既然扣罪名的事是张居正死后才发生的,顾闲觉得自己走这一趟很有必要。
现在张居正才四十多岁,距离他病故还早得很,他可以悉心投喂这位便宜姐夫,争取让张居正多活个十几二十年,为大明改革事业奉献终身!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顾闲抓住四月天的尾巴来到了京师朝阳门外。
他背上背着一口锅,左手提着父母准备的特产,右手提着自己买的肥美漕运鸭,好奇地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左顾右盼。
顾闲在富庶的江南长大,倒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穷小子,不过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里还是感慨万千。
不必旁人指路,他都知道往前走一段路是东四牌楼,是个竖着四个大牌楼的十字路口。
南牌楼上写着“明照坊”三个大字,顾闲这次的目的地就是那儿。
今年张居正在老师徐阶的推举下顺利入阁,终于有资格在门上挂个“府”字了,自是趁机置换了一处稍微大点的宅院。
早在置办好新宅时,张居正就给二老去了封信,告知他们新的住址,表示以后写信可以改送到这里。
不得不说,这样的张居正比清末以及民国学者们吹嘘的完美改革者要鲜活许多,至少顾闲读到这封信时就有点感动。
发妻都去世十几年了,还能在更换住宅时第一时间告知岳父岳母,实在是个念旧情的人。
顾闲手里有张府地址,一点都不急着登门找人。他挥别了送他来京师的同乡,在路边好奇地看人家做白水杂碎。
这是很普通的一道平民小吃,顾名思义就是把猪肠、猪肺、猪肝、猪心等等一锅炖了。
这些猪下水得经过特殊处理才好吃,像这个店家就用草木灰烧出来的碱水认真搓洗着猪肠,老练的手法引得顾闲津津有味看了半天。
他还很自来熟地跟人家唠嗑起来:“您不怕别人把你的手艺学了去吗?”
那摊主笑呵呵地说:“怕什么,别人就算学了去,也没我做的这么干净好吃。”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灰水就是第一道门槛,别人做的都没他做的好用!
顾闲一听摊主这么自信,兴趣更浓了。他麻溜说道:“那我可得尝尝了。”
摊主笑着努努嘴,示意他看向灶上那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