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能上天的小“飞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能上天的小“飞机” (第3/3页)

样,前往邻居刘德家里做客。

    “春天太忙,到了秋日风高,又可以来跟袁婶请教了。”徐永生拿着扎纸、竹签和一些颜料笑道。

    刘德母亲刘袁氏招呼他坐下:“先生心灵手巧,这风鸢之技已经超过老婆子我了,可惜我家里那位走得早,我也只是早年跟他学了点微末功夫。”

    所谓风鸢,便是风筝,写称纸鸢,在大乾皇朝以地理南北分,又有南鹞北鸢之称。

    不过在当前这个时代,风筝尚未在民间大范围发展流传,更多是宫廷、权贵间用于赏玩。

    刘德年幼时便过世的父亲,曾经是权贵名门家中专门制纸鸢的工匠,但后来因事被驱逐,流落民间。

    其父过世得早,刘袁氏、刘德母子没能从对方那里学得多么精妙的制作风筝技巧,只知道些基本,如今都已经给徐永生学去。

    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已经入品养成读书人体气的徐先生喜欢放风筝,刘袁氏、刘德可以理解,类似达官显贵不在少数。

    但徐永生喜欢放风筝的同时也喜欢琢磨、制作风筝,就出乎他们意料了,只能理解为非常人行非常事。

    而对徐永生来说,他喜欢风筝的原因很简单。

    能飞上天的小巧“飞机”,令他回忆起蓝星时很多东西。

    差别当然大,但这大乾皇朝也有蓝星未有之事物。

    眼下虽简陋,未来难说。

    不过,吃完饭后,徐永生跟刘袁氏、刘德聊起的是另外一件事。

    “先生有意开粥棚施粥济困?这自然是好事,先生慈悲心肠……”刘氏母子最初惊讶后便都纷纷赞叹。

    徐永生言道:“东都毕竟是东都,眼下又是秋后,城中暂时是不需的,我预备在城外乡里置办此事。”

    施粥接济孤老病弱三旬,即一个月时间,当可完成三才阁内第一块“仁”之玉璧的历练。

    如果是已经正式通过入学试的东都学宫学生,官面上便会直接帮忙筹备。

    徐永生则找了马扬、欧阳树牵线,打点好负责东都城外围的监门卫、千牛卫以及河南府中人。

    粥场他会亲自过去打理,权且视作自身修行的一部分,但不至于一个人前后张罗,故而请刘袁氏从旁协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