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上古神器(上) (第3/3页)
——“那种姓九的坏东西”的天下第一凶器。大家虽然仍然不大相信阿牧扒的醉话,但也有些好奇和担心,毕竟,阿牧扒虽然是“五大酒醉子”之一,但不是“五大憨包”之一,不大可能冒险一而再再而三地散布关于“那种姓九的坏东西”的言论。他们都相信蛊的存在,虽然没有人真正见识过。他们都看见了史道长当场晕倒,能够使“最有学问的”史道长当场晕倒的东西,肯定不会是让他们心里不好受的金银珠宝,但也不一定就跟“那种姓九的坏东西”有关系。毕竟,那是比当年的“日本血吸虫病”更要命的东西。
蛊的传说由来已久,据说早在女娲土司补天造人后不久,在南方的三苗国一带,就有人开始养蛊,用于谋财害命。潞江以西的九山十八寨,也曾一度有人养蛊。蛊的种类,就像九鼎山中的飞禽野兽一样名目繁多:金蚕蛊、银蛇蛊、蛤蟆蛊、蜈蚣蛊、蝴蝶蛊、蝎子蛊、马蜂蛊、石头蛊、篾片蛊、犁头蛊、铁心蛊、失心蛊、钻心蛊、妈里儿蛊、虱盅、鬼蛊等等。不仅种类多,而且善于变化以至无穷,让人防不胜防。传说中最厉害的,就是被叫作九龙蛊的蛊土司。传说当年建造上善观的段思源,就是一个养蛊高手,九龙蛊就是他发明的。他曾用九龙蛊,轻而易举地将进犯天石谷的几百个土匪全部消灭。
据史道长考证,在明朝洪武年间禹氏土司先祖移居天石谷之前,各族土著中的东巴、神婆、巫医等,也曾有过养蛊害人的劣迹(没有提到段道长的九龙蛊)。禹氏先祖成为天石谷土司后,就严令禁绝养蛊,凡违令者,有死无生。对禹氏先祖的这一决定,天石谷所有人都是赞同的,因为蛊是专门谋财害命的东西,而且风险极大,一旦遭反噬,反而要加倍破财甚至舍命“嫁蛊”。在天石谷,除了土司府、土主庙、上善观、嘎得教堂和为数不多的几户有自家田地的人家,大家的境况都差不多。甘冒杀头的风险养个蛊出来,难道真有胆子去害土司府、土主庙、上善观和嘎得教堂?(像姬姜小姐一样赤手空拳就想去捉匹野牛回来的人能有几个?)即便害了一个两个,那么多人,有好处恐怕也轮不到你(除非是自家人害自家人)。特别是引种大烟后,天石谷绝大部分人家吃穿不愁,似乎更没有必要谋财害命。虽说相互交往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这么多年来也没见哪个跟哪个真结下过解不开的死仇。也有人说,只有一种蛊是不太害人而对自己有利的,那就是传说中的“情蛊”,又叫“铁心蛊”,专门用来打野的。某个男的特别喜欢某个女的或者某个女的特别喜欢某个男的,但是始终对不上话,就给对方下“情蛊”,中了蛊以后,就会一辈子死心塌地地跟着、爱着,撵也撵不走,甩都甩不脱。
天石谷人对专门害人的蛊不屑一顾,对据说是“第一害人”的大烟却是情有独钟。就像没有亲眼见过有人养蛊中蛊一样,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啥子人会被大烟害死,连今年中了蛊的大烟,也没听见害死了哪个人(禹老土司是个特殊的例外,另当别论)。再说,种大烟的目的,也不是专门为了害人。虽然是自家亲手种的,但又没有强迫哪个来买,强迫哪个去吃。况且还是禹氏土司引进来强逼大家种的,即便真的害了啥子人,帐也首先算不到自家头上——总之一句话,养蛊跟种大烟,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两台事。哪个把养蛊跟种大烟眉毛胡子一把抓,绝对可以顶替禹大少爷的位置成为“憨包”中的大土司。
从大石柜扯到蛊、从蛊扯到大烟,翻来覆去讲了无数遍,正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难以为继,又接连发生了几台怪事情,送来了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