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学院解析文心雕龙出圈了 (第2/3页)
的精神互动。不是被动观察,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共情体验。"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生动,"就像...要写一个金融分析师,光查资料不够,必须理解他的思维模式、职业困境,甚至他西装袖口磨损的细节..."
林小满突然在下面咳嗽一声,眼神暧昧。
苏晚晴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耳根瞬间发烫。
但学术的兴奋让她继续下去:"这种状态下,作者与创作对象的界限是流动的。刘勰用'游'字,正是强调这种自由穿梭的创作快感..."
她的分析持续了十多分钟,从文本细读到跨时代比较,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说到最后,连张教授严肃的脸上都浮现出一丝罕见的笑意。
"很好。"教授打断讨论,这在他课堂上已是最高评价,"苏同学指出了重要一点:《文心雕龙》的智慧在于,它不仅是古代文论,更为我们理解所有时代的创作提供了钥匙。"
他环视教室:"这才是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目光落回苏晚晴身上,"下课后留一下。"
林小满在桌下疯狂给苏晚晴竖大拇指,而她只是抿嘴笑了笑,低头继续做笔记,但脸颊上的红晕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经过这一遭,苏晚晴的瞌睡虫早就跑没影了。
下课铃响,同学们鱼贯而出,不少人向苏晚晴投来敬佩的目光。
徐若年特意绕到她桌前:"晚晴学妹,你刚才的分析太精彩了!……"
徐若年话还没说完,张教授的声音从讲台传来:"苏同学?"
她歉意地对徐若年点点头,快步走向讲台。
教授正在整理讲义,头也不抬地说:"全国青年文学论坛下个月在杭州举办,有个古典文论与现代创作的研讨单元。"他递来一张宣传单,"我认为你可以代表A大参加。"
苏晚晴接过宣传单,手指微微发抖——这个论坛的评委中有她最崇敬的文学评论家王晓鹰。
"谢谢教授!"她声音因兴奋而轻颤,"我一定认真准备。"
张教授难得地笑了笑:"好好发挥。对了,"他状似随意地补充,"王晓鹰教授今年受邀临时担任我校文学院特聘教授,会参与保研面试,有兴趣的话可以多关注一下他的招生要求,对想要考研的同学都有好处。"
这个暗示再明显不过。苏晚晴心跳加速,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直通理想学府的康庄大道。
走出教室,林小满立刻扑上来:"晴宝!你要出名了!张老头从没这么夸过谁!"她晃着手机,"我都录下来了,这就发个朋友圈"
"别!"苏晚晴慌忙去抢,却见林小满已经眼疾手快地点击了发送。
"搞定!"林小满坏笑,"配文'我家才女又发光了!!!'"
苏晚晴羞恼地去掐她脖子:"林小满!你给我低调一点!"
两人笑闹着走向图书馆,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她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晚晴的心情如同这明媚的天气,学术上的肯定让她脚步轻快,连带难缠的顾沉舟也变得不那么难以面对了。
在图书馆门口,她突然停下脚步:"小满,你说...顾沉舟会看到视频吗?"
林小满夸张地翻了个白眼:"废话!他有我微信,你等着吧,我赌五毛,他不用一会会就知道了,还会把你在大课上的视频盘包浆!"
苏晚晴咬着下唇,心里涌起一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