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儿时同窗玩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章 儿时同窗玩伴 (第3/3页)

存活了多少年 ,每棵松柏树大多在直径一米多粗 ,三四个成年人搂抱不过来。

    两城镇仿佛是佛祖圣地 ,仿佛是江南小镇 ,仿佛是“府” ,仿佛是“卫” ,仿佛是“县” ,镇上有许多 玩泥土耍斧使锯的匠人,镇上有许多扯着嗓子乱吆喝的小商小贩,镇上有许多成群结队的乞丐,镇上 有许多装模作样的读书人,镇上有许多咿呀练嗓吊嗓的戏子。镇上一天到晚响着琴声锣鼓声,镇上一 天到晚响着卖豆腐捏糖人换洋火的敲梆子声,镇上一天到晚响着卖孩子而撕心裂肺的哭泣声。镇上有 风情万种的青楼小女子,镇上有饱经沧桑的船老大,镇上有光膀子纹着身的码头帮会制陶帮会粮食帮 会茶叶帮会绸布帮会等等地痞恶霸 ,镇上有衙门官爷 ,镇上有趾高气扬的洋人水兵 ,镇上有 … …。

    镇上的马车驴车轿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换了一代又一代,而这些老房子却一直在修修补补,纯 木制小楼越来越少 ,青砖琉璃瓦小楼越来越多 ,青石板垒砌的制陶作坊越来越多 ,在雨水的冲刷下, 层层叠叠的房屋小楼越来越破旧 ,越来越有厚重的历史积淀 ,却依旧被两城人祖祖辈辈沿用至今。

    两城镇的青石路,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幽幽的金色亮光,蜿蜒地消失在古老街巷的尽头 。风,轻 轻拨弄着树叶发出沙沙地奇妙声响,仿佛在驱散疲惫的人们心灵中的孤寂,仿佛在诉说两城镇那些遥 远的记忆 。风 ,带着清凉 ,带着迷茫闯进人们的梦乡里。

    “ 哎 ,舵子哥 ,石磨哥 ,先生喊你们啦!“

    正在大街上呼喊的是个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大号叫安喆,小名叫小海蜇,只有五六岁的样子,脑 后面还拖着一条细细的小辫子,小小的个头,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眼球放着灵光,水汪汪的,小小的 薄嘴唇微微上翘,粉嫩的脸颊透着天真,上衣穿横着的蓝条白条相间的短袖衫,还打着土黄色的补丁, 不伦不类,像是水兵服改的,浅灰色的土布裤子洗的泛白,磨破的裤子腿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藏在 里面的小细腿还露着肉,裤腰是挽着的,灰布绳子当做腰带 ,由于腰带太长,耷拉着布腰带头,像是 根旱烟袋杆斜插在裤腰上,他光着脚丫子,斜挎一个灰色小包包,像是个小要饭的,又像是个学生娃 娃 ,他四处张望着 ,脖子上露着青筋 ,皱着眉头 ,奶声奶气地扯着嗓子在喊。

    不一会,在大街上的不远处,跑过来三个年龄都在五六岁的小孩子,其中一个是个小女孩。原来, 他们是去给镇里烧制黑陶的小作坊拉风箱去了,拉一段时间的风箱,孩子们可得一个铜板,拉一上午 的风箱,可得两个铜板,单个孩子根本拉不动风箱,两个小男孩一起拉风箱 。只见三个孩子的小脸上 抹的都是炭黑烟尘,衣服上手上也涂的都是炭黑烟尘,小手还不停地擦拭脸上的汗珠,结果抹成了包 公大花脸 。三个孩子都斜挎着土布小包包,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小女孩跑到小海蜇身边又骄傲又挑衅 地拿着两块铜板在小海蜇的眼前晃了晃,撇着小嘴哼哼着,小海蜇立马冲着小女孩翻了翻白眼,鼻子 哼了一声 ,脑袋一甩没搭理她 ,也跟着一起朝向药铺跑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