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登王 (第2/3页)
状,与御所金銮殿龙椅扶手上的锁孔,严丝合缝。
白辰转身,声音被海风撕碎,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记住,我要的不是议和。
我要的是——”
“登基的仪式。”
玄冥号缓缓掉头,三十六盏磷灯依次熄灭,
只剩船艏一盏,绿火如豆,直指倭都心脏。
第五日辰正。
鸭川河口,雾白如煮。
两岸芦苇早被踩平,黑压压跪满京都百姓——有人披麻,有人赤足,有人怀里抱着白灯笼,灯笼上写着“祭”或“冤”。
他们不敢抬头,只听见河水拍岸的节奏里,夹着铁链拖地、木板吱呀、以及婴儿断断续续的啼哭。
河心,玄冥号横泊,桅杆顶只剩最后一盏磷灯,绿火将熄未熄,照得船身像一具漂来的巨棺。
船艏,三十六颗“颅弹”排成弧月,空洞的眼眶里磷火幽暗,仿佛在等一场迟到的日出。
岸堤上,足利一门三十七口,麻衣如雪,颈后符纸鲜红。
最前,四名壮汉抬着一架空龙椅——紫檀雕龙,鎏金扶手,扶手正中锁孔里插着半截铜钥匙,正是白辰断腕里掉出的那一枚。
龙椅上覆着一张人皮,风干后薄如蝉翼,怀良的五官被缝在胸口位置,张口似笑,眼窝却淌出两行黑泪。
鼓声起——
不是倭寇太鼓,而是明军点将鼓,三短一长。
鼓点里,白辰自船舷走下,右臂瓷白,左袖空悬,断腕处缠着青黑铜纹,像一条锁链自血脉里长出。
每走一步,脚下便生一圈铜色涟漪,仿佛踩的不是泥,而是一面正在熔化的镜子。
他停在龙椅前三步,抬手。
赵大牛捧上一只乌木托盘,盘上只放两样东西:
一,怀良亲王尚带余温的金印;
二,一卷血迹未干的白绫——白绫上,是朱元璋御笔朱批的空白圣旨。
白辰先取金印,随手抛入鸭川。
“咚”一声,水面浮起一串气泡,气泡炸裂,化作婴儿啼哭。
哭声所过之处,芦苇尽折,像有看不见的手在跪拜。
再取白绫。
他将白绫平铺在龙椅之上,指尖一划,自腕上铜纹里逼出一滴铜光血珠,落在圣旨空白处。
血珠化字,铁钩银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