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金箔贴渠 (第3/3页)
民。冰冷的雨水冲刷着青灰色的城墙砖,也冲刷着城下那一张张因恐惧、绝望和病痛而扭曲的面孔。哭喊声、哀求声、怒骂声、咳嗽声、孩童撕心裂肺的啼哭声…汇聚成一片绝望的海洋,冲击着冰冷的城墙。
“放我们进去!救命啊!要死人了!”
“杨文远!你这狗官!为了你的屏风!你的官帽!害死了多少人!”
“天杀的!拿金子贴渠!不管百姓死活!”
“开城门!求求你们开城门!娃儿快不行了!给口药吧!”
“狗官!你不得好死!你杨家断子绝孙!”
人群激愤,有人试图用身体撞击厚重的城门,用石头砸向城墙。回应他们的,是城头骤然射下的、带着死亡尖啸的弩箭!噗嗤!噗嗤!利箭穿透血肉的声音清晰可闻。冲在最前面的几个身影惨叫着扑倒在泥泞中,鲜血迅速洇开,染红了浑浊的雨水。死亡,近在咫尺的死亡,暂时压制了汹涌的人潮,却点燃了更深沉、更可怕的仇恨之火。无数双眼睛,燃烧着血泪,死死盯着城楼上那面代表着知府权威的旗帜。
“大人有令!为防时气入城,四门紧闭!尔等速速散去!各回本乡!自有官府施药救治!再敢聚众冲击城门,妖言惑众者,杀!无!赦!” 城门官站在垛口后,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脸色煞白,声音却透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他知道自己在说谎,城里的药铺早就被官府以“预防”之名征调一空,囤积在府库,根本不会发放给这些“时气缠身”的灾民。他也知道,城下那些,很多已经…无乡可回。
知府内宅深处,后花园新辟的“瑞景轩”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轩内温暖如春,数个精致的黄铜炭盆烧得正旺。杨慕贤一身簇新的湖蓝色云锦直裰,外罩银狐裘披风,手里捧着一个精巧的金丝珐琅暖手炉,正兴致勃勃地指挥着几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工匠,为他新得的一株价值千金的“魏紫”牡丹搭建琉璃暖棚。晶莹剔透的琉璃片在寒雨中泛着冷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写满骄纵的脸。
“这边!这边低一点!对!仔细些!这琉璃片子金贵着呢!弄碎了一片,卖了你们这群泥腿子也赔不起!”杨慕贤呵斥着,又转身对垂手侍立的管家吩咐,“去!把我书房那套‘雨过天青’的钧窑茶具取来!再沏一壶新到的‘雪顶含翠’!本公子今日要在这瑞景轩中,赏雨品茗,静待父亲大人祥瑞渠功成,金光照耀汉中的盛景!” 他语气轻快,仿佛城外的哀嚎、涧中的惨状,不过是遥远戏台上模糊的背景杂音。
管家喏喏应声而去。杨慕贤踱步到轩边,看着檐外连绵的冷雨,脸上竟露出一丝陶醉。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品味这雨中“清雅”的气息,全然不觉那气息中裹挟的死亡与绝望。一个侍女小心翼翼地捧来刚沏好的香茗,雨过天青的茶盏里,碧绿的茶芽如同翡翠般缓缓舒展,袅袅热气升腾,带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而此刻的书房内,杨文远正独自一人,枯坐在那面巨大的紫檀屏风前。屏风上“登瀛洲”的学士们依旧飘逸,但他已无心欣赏。他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滚烫的密报——布政使陈廷章的仪仗,已进入汉中府境,三日后抵达府城!
密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城外的哭嚎声浪似乎穿透了重重庭院,隐隐传入耳中。瘟疫蔓延的恐怖景象在他脑中翻腾。金箔铺设进展不顺的消息(金箔起翘剥落,工匠摔死无数)更让他心烦意乱。民变…这个最可怕的词,如同梦魇般缠绕着他。恐惧,巨大的、足以吞噬一切的恐惧,像冰冷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他的意志。官袍下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然而,当他布满血丝的目光,再次触及屏风上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登瀛图景,当想到参议之位触手可及,想到即将在布政使面前展现的金光祥瑞所带来的滔天权势…一股更加灼热、更加疯狂的欲望之火,猛地从心底窜起,瞬间将恐惧焚烧殆尽!
“功成…在此一举!”杨文远猛地站起,眼中射出近乎癫狂的光芒,对着门外厉声吼道,声音因激动而嘶哑:“来人!传本府急令!着沈万金!祥瑞渠金箔铺设,昼夜不息!征发所有能动弹的民夫!死也要死在渠壁上!渠成之日,即刻放水!本府要在布政使大人驾临之时,让这‘金渠’大放异彩,光照天地!他若敢延误半分…本府要他沈家满门…提头来见!”
他喘了口气,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凶光更盛:“还有!城外那些聚众闹事的刁.民!着守城官严加弹压!若再有敢冲击城门、妖言惑众者…杀!杀一儆百!本府…要的是普天同庆的祥瑞!不是满城哭丧的晦气!”
命令如同带着血腥味的狂风席卷而出。杨文远猛地回身,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屏风,仿佛要将它看穿。窗外,一道惨白刺目的闪电骤然撕裂铅灰色的雨幕,瞬间照亮了他那张因极度紧张、欲望与恐惧交织而扭曲变形的脸,也照亮了屏风上那些学士空洞的眼眸——那眼神,此刻竟透出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的嘲弄。屏风底座云龙纹的缝隙深处,一股极其微弱的、如同铁锈般的腥气,仿佛凝成了实质,幽幽地弥漫开来。
---
命令如山,压向早已不堪重负的困龙涧。沈万金像被抽打的陀螺,疯狂地催逼着。金箔如同流水般运来,又在无数生命的代价下,一片片被强行贴在那死亡绝壁上。岩壁高处,工匠们如同挂在蛛丝上的蝼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劣质鱼胶在低温下粘性大减,金箔起翘、剥落,被风卷走,坠入深渊。每一次剥落,都意味着监工更加疯狂的鞭打,意味着又有人被逼上更危险的位置去补贴。
王栓柱麻木地背着沉重的箩筐,筐里是刚撬下的碎石。他爹被拖走了,拖去了涧尾那个被称为“等死洞”的石窟。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李二牛也倒下了,高烧不退,浑身瘀斑,被扔进了同一个洞窟。王栓柱感觉自己身体里的一部分也死去了,只剩下机械的劳作和对死亡的麻木等待。他偶尔抬头,能看到高处那些贴金箔的身影,在风中飘摇,像一片片随时会被吹落的金色叶子。
涧中弥漫的腐烂气息越来越浓。死的人太多,埋得太浅。雨水冲刷,甚至能看到渠基边缘裸露出的森森白骨和尚未完全腐烂的衣物。老鼠变得异常大胆,成群结队地在工棚、在尸体坑边流窜,眼睛在昏暗中闪着幽绿的光。一种不祥的预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还活着的人心头。
汉中府城,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城门外的灾民并未散去,反而越聚越多。尸体开始在聚集地出现,无人掩埋。哭声日夜不息,如同怨鬼的呜咽,缠绕着这座紧闭的城池。守城兵丁的脸上,也写满了恐惧和不安。
后衙书房内,杨文远正对着幕僚和匆匆赶来的沈万金,做最后的部署。他强作镇定,但眼下的乌青和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内心的焦灼。
“…布政使大人后日便到!金箔铺设,务必在明日日落前完成!放水仪式,不容有失!所有环节,都要给本府演练纯熟!万民称颂的场面…”杨文远的手指重重戳在桌案上,“…沈员外!此事交给你!找些伶俐可靠的人,混在观礼百姓中!该喊什么,怎么喊,都要教好!银子,本府出!”
“是是是!大人放心!小人一定办得妥妥帖帖!保管让布政使大人听得钧颜大霁!”沈万金点头哈腰,胖脸上油光满面,心中盘算着又能从中捞取多少。
“还有!城外的‘时气’…”杨文远眼中寒光一闪,“…加派人手巡逻!绝不能让他们冲撞了布政使大人的仪仗!必要时…可杀!”
“遵命!”一旁的衙役班头沉声应道。
就在这时,毫无征兆地,书房紧闭的雕花木窗外,那株原本在寒雨中瑟瑟发抖、光秃秃的白玉兰树,枝头竟凭空飘落几片洁白如玉的花瓣!那花瓣晶莹剔透,不染尘埃,打着旋儿,轻盈地穿过窗棂的缝隙,飘落在杨文远面前的书案上,落在那份“祥瑞渠”的工图上。
众人皆是一愣。时值三月倒春寒,玉兰根本未到花期!这花瓣…从何而来?
杨文远眉头紧锁,狐疑地捻起一片花瓣。入手冰凉,带着一股极其淡雅、迥异于凡俗的清香。他抬头看向窗外,阴沉的天,冷雨依旧。那株玉兰树,枝干嶙峋,并无半点花苞的迹象。这几片花瓣,如同天外飞仙,突兀而诡异。
“这…” 幕僚面露惊疑。
沈万金也张大了嘴,不明所以。
唯有杨文远,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这异象…是吉是凶?他猛地想起那些关于“天花乱坠”的佛道传说,往往预示着大贤降临或…灾劫将起?他烦躁地将花瓣拂落在地,强压下心头悸动,厉声道:“些许异象,不必理会!都按本府吩咐,速去办事!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众人噤声,匆匆领命而去。书房内只剩下杨文远一人。他烦躁地在紫檀屏风前踱步,目光扫过地上那几片依旧洁白得不似凡物的花瓣,又看看屏风上祥云缭绕的登瀛洲,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浓。他走到窗边,猛地推开窗户。冷风裹挟着雨丝扑面而来,带着城外隐隐的哭嚎。他极目远眺,阴沉的天幕下,汉中城外的龙首山余脉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困龙涧的方向,一片死寂的灰黑。
无人知晓,在那云雾缭绕的龙首山某处绝巅之上。一道青灰色的身影,正静静伫立在风雨之中。赵清真背负古朴长剑,道袍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却片雨不沾身。他面容平静无波,深邃的目光穿透层层雨幕,仿佛洞穿了整个汉中府的悲欢离合,最终落在那座被怨气、死气、贪戾之气笼罩的知府衙门,落在那面巨大的紫檀屏风之上。
他方才心念微动,以炼气化神上期之境,引动天地间一缕清灵木气,幻化玉兰飞花,飘入知府书房,既为警兆,亦是一丝微不可察的探查。花瓣沾染的气息,已印证了他心中所感——那屏风已成秽物,贪魂将噬主。
“金箔饰孽,贪欲为棺。荣华迷眼,不见尸骨作基,怨气冲天。”赵清真低声轻语,声音融入风雨,带着一丝悲悯的叹息,“天花乱坠,非为祥瑞,实乃…劫起之兆。杨文远…你亲手为自己打造的这具‘荣华棺’,合盖之日…近了。”
他不再停留,青灰色的身影如同融入雨雾,悄然而逝。山巅之上,只余下凄风苦雨,和那几片早已消散无踪的虚幻花瓣所代表的无言警示。困龙涧的方向,隐约传来一声沉闷的、如同大地呻.吟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