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撤军归京.铸新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撤军归京.铸新邦 (第2/3页)

沉重地盖在了早已准备好的、用最谦卑词句书写的降表之上。

    “以…高丽王国臣服…变为藩属…换取…和平。”王楷的声音微弱而嘶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灵魂里挤出来的血泪,“拟旨…遣使…即刻北上…向大宋第二帝国元首…请降…永世…称臣…纳贡…”最后几个字,几乎轻不可闻,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大王英明——!”“大王圣裁——!”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群臣如释重负、带着巨大恐惧余韵的、近乎狂喜的叩拜和颂扬声!那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现实残酷的彻底臣服。英明?不过是别无选择下的断尾求生罢了。

    ***

    数日后,宋军大营,中军帐。

    赵构端坐于简陋的帅案之后,依旧是那身笔挺的玄黑元首制服,肩头的金鹰在帐内昏暗的光线下依旧冰冷。他面无表情地看着匍匐在帐前、几乎将头埋进冰冷冻土里的高丽使臣。那使臣穿着高丽最高规格的朝服,却抖如筛糠,双手高高捧着一份用金线装裱、盖着硕大朱红印玺的降表,如同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

    使臣用带着浓重高丽口音、颤抖得不成调的汉话,结结巴巴地复述着降表上最谦卑的语句:高丽王国,愿世代奉大宋第二帝国为宗主,永世称臣纳贡,岁岁来朝,绝无二心…恳请天朝元首息雷霆之怒,退天兵于国门之外…

    帐内肃立的韩世忠、刘锜等帝国大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中一闪而过的、如同看蝼蚁般的轻蔑。空气凝固,只有使臣牙齿打颤的咯咯声和粗重的喘息。

    赵构的目光在那份降表上停留了片刻,又缓缓移向帐外南方那片依旧灯火连天、却已失去所有战意的高丽“大军”营盘。他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波澜,仿佛这早已是预料之中的结局。

    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松弛感,如同冰层下悄然化开的一道细流,无声无息地淌过他紧绷了数月的心弦。成了。不费一兵一卒,未损帝国元气,便让这半岛之国彻底匍匐在脚下。这结果,比预想中最好的血战征服,更符合帝国的根本利益。

    “准。”一个字,如同冰珠落地,清脆、冰冷、不容置疑。

    那高丽使臣如蒙大赦,几乎瘫软在地,带着哭腔连连叩首:“谢…谢元首天恩!谢元首天恩!”

    赵构不再看他,疲惫地挥了挥手。亲卫立刻上前,如同拖走一件垃圾,将那涕泪横流的使臣架了出去。帐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危机解除,但更庞大、更复杂的工程才刚刚开始。撤军,绝非一哄而散。这百万历经血火淬炼、同时也被饥饿和杀戮磨砺得如同出鞘凶刃的大军,如何安置?如何转化为帝国重建的基石?如何防止其成为新的动乱之源?

    赵构的目光投向悬挂在帐中的那幅巨大的、囊括了整个帝国疆域的舆图。他的手指,带着一种冰冷而精准的决断力,开始在上面点划。

    “韩世忠!”

    “末将在!”韩世忠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着你统兵十万!”赵构的手指重重落在舆图上那片广袤无垠、标注着“辽东”、“黑水”的区域,“留守此地!屯耕戍边!”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炽热的光芒,刺破了帐内的冰冷:“此地!沃野千里!黑土深厚!乃天赐的粮仓!给本元首扎下根来!筑城!垦荒!引水!通渠!将这里,给本元首开发成第二个江南!北地的江南!帝国未来的粮仓与屏障!十年!本元首要看到阡陌纵横,炊烟遍地!看到粮仓堆满,足以支撑帝国百年征战!”

    黑土地!这三个字,如同魔咒,点燃了赵构眼中深藏的野心。这被女真鲜血浸透的膏腴之地,必须焕发出滋养华夏的生机!

    “末将韩世忠!领命!定为元首铸此北地粮仓!”韩世忠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单膝重重砸地!屯田戍边,看似远离中枢,却是将帝国根基扎向这片新土的千斤重任!更是元首对他最大的信任!

    “刘锜!”

    “末将在!”

    “着你统兵十万,留守北京(燕京旧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