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血誓紫金巅 (第2/3页)
顿,声音如同奔雷,继续轰击:
>
>“在这片新天之下!”
>
>“权力,不再是一人之权!是天下人之权!本王将设‘共治堂’!由为国浴血的将士代表!由为国输粮纳捐的士绅代表!由为国献策出力的匠师代表!由天下各州府推举的贤良代表!共同组成!国之赋税、律法、战和、官吏任免…皆须经‘共治堂’审议!本王签署,方可施行!本王无权独断乾坤!”
>
>“在这片新天之下!”
>
>“军功!就是最大的爵位!最大的荣耀!杀金狗,复河山者,无论出身贵贱,皆可凭军功封侯拜将!得田宅!荫子孙!战死者,入英烈祠,永享血食!其家眷,由国奉养!”
>
>“在这片新天之下!”
>
>“土地!不再是少数人吸食民脂民膏的工具!凡光复之地,无主之田,优先分予阵亡将士遗属!分予有功将士!分予为国效力之民!本王在此立誓,待王师北定,当行均田授业之法,使耕者有其田!使天下寒士,不再受饥寒之苦!”
>
>均田?!
>
>这两个字如同真正的惊雷,在江南士族代表们的头顶炸响!钱家代表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史家代表更是惊得霍然站起!土地,是他们千年世家的根基命脉!这…这康王是要掘他们的根啊!
>
>然而,不等他们惊怒出声,台下的反应却如同山崩海啸!
>
>士兵们!尤其是那些从最底层挣扎出来的士兵、流民、农夫!他们或许不懂“共治堂”,不懂“万民约法”,但“军功授爵”、“分田”、“耕者有其田”这几个字,如同最滚烫的烙铁,瞬间点燃了他们灵魂最深处的渴望!
>
>“万岁!!”
>
>“元首万岁!!”
>
>“杀金狗!分田地!!”
>
>“均田!均田!!”
>
>曹老六第一个发出歇斯底里的狂吼,他身边的士兵们更是如同疯了一般,挥舞着手中简陋的武器,用尽全身力气嘶喊!这声音迅速蔓延,如同燎原的烈火,席卷了整个校场!五万人!不!连同城墙上被这“分田”口号震撼、点燃的无数贫苦百姓!十数万人的咆哮汇聚成一股足以撼动天地的洪流!
>
>“杀金狗!分田地!!”
>
>“均田!均田!!”
>
>……
>
>声浪滔天!直冲云霄!连那厚重的铅云似乎都被这充满原始渴望和血腥复仇意志的吼声所震动!
>
>江南士族代表们在这狂热的声浪中,脸色煞白,摇摇欲坠。苏辙死死抓住扶手,指节发白,看着台下那一片疯狂燃烧的赤红海洋,再看看高台上那个手持战刀、如同魔神般的身影,他眼中最后一丝算计也被巨大的恐惧和一种无力感所取代。这康王…不,这元首!他太清楚如何点燃这些泥腿子的心了!他是在用江南士族的根基,去换取这五万虎狼之师的死力啊!可他们…敢反对吗?在这滔天的民意和冰冷的刀锋面前?
>
>韩世忠看着台下彻底沸腾的军阵,听着那山呼海啸般的“分田地”,虬髯下的嘴角,竟勾起了一丝冰冷而狰狞的笑意。好!好一个元首!好一个釜底抽薪!这兵心,这士气,稳了!
>
>我站在狂涛般的声浪中心,冰冷的战刀高高举起,指向北方!
>
>声音穿透云霄,带着一种玉石俱焚的决绝,为这场点燃灵魂的演讲,画下最终的注脚: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一统南北赴中华!!!”
>
>“杀——!!!”
>
>最后一声“杀”字,如同点燃了最后的火药桶!
>
>“杀!杀!杀!!!”
>
>“王师北定!一统中华!!!”
>
>……
>
>整个应天府,在这冲天的杀意和狂热的憧憬中,彻底沸腾!
>
>---
>翌日,紫金山巅。
>
>寒风凛冽,刮过光秃的岩石,发出凄厉的呜咽。铅灰色的天幕低垂,仿佛触手可及。
>
>没有华丽的仪仗,没有繁琐的礼乐,没有百官朝贺的喧嚣。
>
>只有肃杀。
>
>临时平整出的山巅平台,中央矗立着一座同样简陋的土石高台。台上,一面巨大的、玄黑色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狂舞!旗帜中央,用浓重的朱砂,绘着一柄滴血的长剑,刺穿一颗狰狞的髡发头颅!图案下方,是两个同样如血的大字——“血宋”!(注:此非正式国号,乃战时旗帜)
>
>台下,是黑压压的军阵。韩世忠、张宪、王德、曹老六…所有核心将领和血战余生的老兵站在最前列,身后是肃立的五万将士!人人披甲(尽管残破),持刃!冰冷的铁甲在寒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肃杀之气直冲霄汉!
>
>更远处山腰,乃至山脚下,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应天百姓!他们扶老携幼,翘首以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期待,还有昨日被那“分田地”口号点燃的、尚未熄灭的狂热!
>
>江南士族代表苏辙、钱氏、史家等人,被安排在台侧显眼位置,裹着厚厚的裘衣,脸色在寒风中显得异常复杂,眼神深处依旧残留着昨日被那“均田”二字冲击的惊悸。
>
>我一步步踏上那土石高台。
>
>身上,依旧未着龙袍。
>
>换上了一身特制的、样式极其简洁的玄黑色劲装,外罩一件同样玄色的、没有任何纹饰的大氅。唯有左胸心脏位置,用金线绣着一个小小的、滴血的剑颅图案——与那面巨大的“血宋”战旗遥相呼应。
>
>寒风卷起大氅的下摆,猎猎作响。
>
>我走到高台中央,面对着山下那肃杀的军阵和黑压压的百姓。
>
>一名嗓门洪亮的军中书记官上前一步,展开一卷用上好白麻布书写的巨大诏书。他的声音,灌注了内力,如同洪钟大吕,在凛冽的山风中清晰地传遍紫金山巅:
>
>“大宋复兴元年,岁次丁未,冬十一月丙辰朔,元首赵构,昭告皇天后土,大宋军民臣工,暨天下万邦!”
>
>声音一出,山下数万军民,瞬间屏息。连风声似乎都小了几分。
>
>“金虏肆虐,神州陆沉!两京倾覆,二圣蒙尘!宗庙隳颓,黎庶涂炭!此诚华夏千年未有之奇耻!赵宋列祖列宗锥心泣血之深恨!”
>
>“构,道君皇帝第九子,受命于天倾地陷之际,承危于血海尸山之间!不敢忘汴梁百万父老泣血之目!不敢忘二圣北狩牵羊之辱!不敢忘金酋屠城灭户之暴行!”
>
>“当此社稷存亡之秋,神器崩摧之刻!构,顺天应人,受将士推戴,承万民所望,于紫金山巅,告祭天地祖宗,即大宋第二帝国元首位!”
>
>“自即日起,废‘靖康’伪号!改元‘复兴’!誓以铁血,涤荡腥膻!复我河山!雪我国耻!”
>
>书记官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金石之音:
>
>“兹立国本,昭告天下:
>
>一、立《复兴约法》为国之根本!元首、百官、万民,皆受此法约束!约法载明:元首为国之元首,总揽国政,统帅三军,承天命而御万方!然元首之权,非私权,乃万民所授!元首若有悖约法,懈怠国仇,则天下共讨之!
>
>二、设‘共治堂’!由各州府推举贤良、浴血将士、为国输粮巨贾、通晓百工匠师代表组成!凡国之赋税征纳、律法修订、官吏任免、战和之决断…皆须经‘共治堂’审议,元首签署,方可施行!‘共治堂’有权弹劾元首失职悖法之举!
>
>三、废门荫,立军功!凡我帝国将士臣民,无论出身贵贱,唯军功是举!凡阵斩金酋、光复故土、献良策奇技利国者,皆论功行赏!封侯拜将,授田赐宅,荫及子孙!战殁者,入英烈祠,永享国祭血食!其家眷,由国奉养,永世不辍!
>
>四、待王师北定,光复旧疆,即行《均田授业令》!凡光复之地,无主之田,优先分予阵亡将士遗属、有功将士及为国效力之民!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绝世家豪强兼并之弊,复三代仁政之基!(注:此条为未来纲领,暂缓执行,但写入约法,昭示决心)
>
>……”
>
>一条条,一款款,如同冰冷的铁律,砸在寒风中,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
>当听到“元首若有悖约法,天下共讨之!”时,韩世忠眼神猛地一凝!张宪按着刀柄的手更紧了!
>
>当听到“共治堂”拥有审议、弹劾之权时,苏辙等江南士族代表,眼中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