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1章 选择困难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71章 选择困难症 (第3/3页)



    “但我猜想,那是足以改变她和很多人命运的东西,她肯定会放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

    “她是农村出身,后来去南方打过工,见识过发达地区的生活,也见识过人心的诡谲。她对城市里的人,始终抱有戒备心。哪怕是那个和她有过孩子的男人,她也未必完全信任。”

    鲁明点点头:“这是犯罪心理学的内容,从对方的出身和经历去分析她的行为模式。思路是对的。”

    刘清明继续说:“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之所以能早上一个钟头,只是因为我请的人,离那个地方更近一些。双方的反应速度其实差不多,剩下的就是拼运气了。好在,运气在我们这一边。”

    鲁明吐出一口烟圈。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刘清明说:“是的。我一直深信,邪不胜正。”

    鲁明说:“但是这个过程,往往会很曲折。”

    刘清明说:“所以我们的工作,要从制止犯罪,向预防犯罪转变。国家正在推行的‘金盾工程’,就是一大步。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国联网,从技术层面,加大犯罪分子的侦测范围。”

    “未来,我们还会依托互联网,建立起从指纹到DNA的全国样本库,让犯罪分子在犯案的第一时间就可能现形。”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的技术设备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的侦查手段,会被无处不在的摄像头、面部识别和运动轨迹追踪所代替。刑侦会成为一门科技含量极高,技术手段过硬的综合性学科。心理学、痕迹学都会飞速发展。”

    “最终的目的,是无限提高犯罪的成本,同时降低犯罪的收益。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安全。人们不再惧怕在路上被抢走财物,也敢于在深夜出门活动。”

    鲁明夹着烟的手停在半空,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你说的这些,不是预言,是科幻。”

    刘清明当然清楚,在这个时代,让人们想象这些事情,的确和科幻差不多。

    如今还是飞车党遍地的年代,女人出门不敢戴金耳环,否则可能连耳朵都保不住,更别提夜里出门了,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刘清明说:“但这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不会太遥远。”

    鲁明沉默了片刻,问:“那你觉得,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刘清明毫不犹豫地回答:“建立指纹和掌纹数据库。尽可能多地纳入普通群众的样本,这是现阶段对于破案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至少要做到清江省内能够即时联网查找,以免错过黄金抓捕时间。”

    鲁明说:“这需要很大一笔投入。”

    刘清明说:“所以我说,要等到我们经济实力上去了,情况就会好转。但有些事情可以做在前面,比如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警察学院可以提前设置相应的课程,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授课,结合‘金盾工程’的实施,把人才梯队先建立起来。”

    鲁明掐灭了烟头。

    “我记下了。你刚才说的,很有启发。”

    他又问:“你们在清南市搞的那个打击车匪路霸的专项行动,现在有效果吗?”

    刘清明回答:“效果显著。市里一些嗅觉敏锐的客商,已经开始关注我们乡里的变化。商人对安全环境的变化,是最为敏感的。”

    鲁明说:“我想要一份详细的报告。”

    刘清明说:“这件事是林城市局的马胜利同志牵头搞的,具体的报告,您可以向他要。”

    鲁明点点头,他当然知道马胜利,也知道两人的关系。

    刘清明在这个时候能提到他,说明他更愿意让自己的人进步。

    这是一种极可贵的领袖品质!

    他看着刘清明,忽然问出一个双方都没有想到的问题。

    “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重新回到政法系统。比如,调到省厅的科技部门,来具体实施你刚才说的那些构想,你有兴趣吗?”

    刘清明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有些迟疑。

    鲁明在林峥的家里说出这番话,是已经得到了林峥的首肯?还是仅仅是鲁明个人的意见?

    说实话,刘清明并不是毫无兴趣的。

    毕竟他很喜欢警察这个职业。

    不得不说。

    选择太多,也会让人烦恼。

    哪怕是甜蜜的烦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