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章 铁血征途的起点 (第1/3页)
晨雾还在釜溪河上缠绵时,铜锣声便撕裂了盐都的寂静。杨雪峰裹着沾满汗渍的灰布军装,将铜哨咬得发白。他看着三百余名士兵踏着青石砖跑来,月光在刺刀尖凝成霜刃,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自流井盐场扛包的日子——那时他攥着盐巴抵债的工牌,怎么也想不到会站在这片训练场。
“立——正!“杨雪峰猛地转身,军靴重重砸在检阅台上。他故意把“正“字拖得老长,目光扫过前排那个总爱耷拉肩膀的新兵。少年被盯得浑身发颤,喉结上下滚动着把脊梁绷成弓弦。汗水顺着杨雪峰棱角分明的下颌线坠落,在衣襟上晕开深色痕迹,他伸手扶正某个士兵歪斜的枪带,粗糙的指腹擦过冰凉的金属扣,“记住,你们现在扛的不是盐包,是中国军人的脊梁!“
十米开外,张思宇正蹲在土坑旁。他摘下破旧的皮质手套,露出掌心的老茧和虎口处新添的擦伤——那是昨夜试枪留下的。“都给我围过来!“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喊道,随手抓起一把红土撒在靶纸上,“看见这红点没?就当它是小鬼子的眉心!“他单膝跪地,将汉阳造抵在肩窝,腮帮紧贴枪托,瞳孔里映出百米外的竹靶。随着扳机轻响,竹片应声炸裂,惊起树梢栖息的夜枭。
“参谋长,为啥我总打偏?“新兵捧着枪凑过来。张思宇伸手拨开他额前湿漉漉的刘海,摸到他发烫的额头,“发烧了还硬撑?“他突然把新兵的手按在枪膛上,“闭上眼,感受金属的温度。枪不是死物,是兄弟。心跳太快,兄弟就不听话。“
枪械修理师周林的工具箱在地上拖出刺耳声响。他戴着老花镜,用镊子夹起零件放在煤油灯下反复端详。“王二柱!“他突然暴喝,吓得正在擦拭刺刀的士兵一哆嗦,“你当这是切菜的菜刀?刀背都磨成月牙了!“他抓起块粗粝的磨刀石,火星子溅在满是机油的围裙上,“知道这刺刀咋来的吗?是盐工们把祖传的铁锅、铜壶都捐了,在土窑里炼了七天七夜!“话音未落,他的手指被金属毛刺划破,鲜血滴在锃亮的刀面上。
日头升到中天时,训练场上蒸腾着热浪。杨雪峰解开领口,露出锁骨处的盐渍结晶。他望着远处盐井林立的剪影,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华北局势愈发紧张。“集合!“他挥动手臂,士兵们如同训练有素的齿轮迅速归位。张思宇扛着一箱子弹走来,箱底渗出的机油在地上洇出深色痕迹;周林则背着沉甸甸的工具箱,腰间别着新修好的信号枪。
“兄弟们,知道盐都为啥叫自流井吗?“陈云飞突然问道,见众人发愣,他抬脚踢飞脚边石子,“因为地底下的卤水自己就会往上涌!咱们中国人的骨头,也跟这卤水一样,越压越往外冒!“他扯开衣领“小鬼子以为占了东三省就够?我呸!咱们川军的草鞋,能把他们的皮靴踩进烂泥里!“
张思宇抓起颗子弹,在掌心反复摩挲:“上个月,有个日本商人在码头用日语骂咱们是'东亚病夫'。我就用这颗子弹,把他头顶的灯笼打爆了。“他突然将子弹高高抛起,三百双眼睛齐刷刷追着那道银光,“从今天起,你们的子弹,只留给真正的敌人!“
周林打开工具箱,取出件崭新的防弹衣——那是用盐场竹篾和牛皮缝制的土制装备。“别嫌它丑。“他抚摸着凹凸不平的表面,“这是盐工们连夜赶制的,每根竹条都用桐油泡过七七四十九天。“他转身指向远处堆积如山的物资,“那边五百担川盐,已经换成了枪支弹药。咱们盐都人,要用咸涩的汗水,换小鬼子的血水!“
暮色四合时,陈云飞独自来到训练场角落。月光照亮墙上的标语:“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他掏出怀中泛黄的家书,母亲的字迹在风中微微颤动:“云儿,盐场的盐又白又咸,等打跑鬼子,娘给你腌最香的腊肉。“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他将信纸贴在心口,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只见张思宇和杨雪峰走了过来。
张思宇递来半壶水,壶身还带着体温:“老陈,听说北边已经有动静了。“周林也走过来跟着坐下,从工具箱掏出三个烤熟的红薯,“不管啥时候出发,我保证每杆枪都能打响。“四人沉默地望着星空,流星划过天际的瞬间,仿佛看见千万杆步枪在黑暗中竖起的钢铁森林。
陈云飞突然起身,对着夜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张思宇和杨雪峰对视一眼,同时立正。三百米外的营房里,熟睡的士兵们梦中还紧握着步枪,而盐都的盐井仍在汩汩涌动,就像这片土地永不干涸的热血。此刻,他们不知道,三天后的卢沟桥畔,将响起改变整个民族命运的枪声;更不知道,他们用汗水和热血淬炼的这支队伍,即将踏上怎样的铁血征途。但他们坚信,只要盐都的盐还在晒,中国人的骨头就永远不会软。
1937年7月7日的夜幕,像块浸透墨汁的粗布笼罩着华北平原。宛平城外的永定河泛着粼粼冷光,河面上漂浮的碎冰与水草随着暗流涌动,远处芦苇丛中不时传来水鸟惊飞的扑棱声。驻扎在丰台的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的指挥下,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夜间演习“。
月光下,三百余名日军荷枪实弹,在距离卢沟桥不足五百米的空地上来回穿梭。清水节郎不时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对岸宛平城头的动静。他身后的军曹偷偷将怀表贴近耳边,表盘上跳动的秒针仿佛在倒计时。这场所谓的演习,实则是精心策划的军事挑衅——士兵们的刺刀上涂抹着磷粉,在夜色中泛着诡异的幽蓝。
当晚10时50分,清水节郎突然下令停止演习。他攥着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故作焦急地向联队本部发电:“演习中一名士兵志村菊次郎离队失踪,现怀疑其进入宛平县城。“事实上,志村菊次郎不过是被派往附近的高粱地里躲了起来。这份电文,成为了日军发动侵略的“借口“。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接到报告时,正在城楼里研究城防图。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抗日名将,目光如炬地盯着地图上的卢沟桥——这座横跨永定河的古老石桥,不仅是平汉铁路的咽喉要道,更是北平西南的重要屏障。“告诉日本人,没有正式公文,绝不开城!“吉星文将茶杯重重放在桌上,茶水溅湿了作战计划。
凌晨1时,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亲自带队,气势汹汹地来到宛平城下。“我们的士兵失踪了,必须进城搜查!“牟田口挥舞着军刀,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城楼上,吉星文冷冷回应:“宛平城内是中国领土,绝不容许日军随意进入!“双方对峙的紧张气氛,仿佛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为避免事态扩大,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决定与日方进行谈判。凌晨2时,中日双方代表在宛平城外的一座古庙中会面。中方代表王冷斋据理力争:“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日军无权进入中国城池。“而日方代表松井太久郎却百般刁难,故意拖延时间——他们在等增援部队的到来。
此时的宛平县城内,百姓们还在熟睡之中。豆腐坊的陈老汉正在磨豆子,铁匠铺的李师傅刚熄灭炉火,学堂里的先生还在批改作业。没有人知道,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即将降临。城墙上的守军们紧握钢枪,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胸前的“抗日“字样。
凌晨4时50分,日军突然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早已埋伏在沙岗后的日军炮兵,对着宛平县城发起猛烈炮击。霎时间,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而起。睡梦中的百姓被惊醒,尖叫声、哭喊声回荡在大街小巷。吉星文果断下令还击:“给我狠狠地打!让小鬼子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卢沟桥畔,中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中国守军凭借着城墙的掩护,用步枪、手榴弹顽强抵抗。日军的坦克在炮火的掩护下,试图冲破城门。城墙上的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将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人。有的士兵在弹药耗尽后,抄起大刀与日军展开肉搏,鲜血染红了古老的城墙。
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二一九团三营十连的全体官兵,在连长沈忠明的带领下,死守卢沟桥桥头堡。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们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当子弹打光后,沈忠明高喊:“兄弟们,跟我上!用大刀砍死这些小鬼子!“全连官兵挥舞着大刀,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全连官兵壮烈牺牲,但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了卢沟桥的历史上。
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对宛平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每次进攻,都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在第二次进攻中,日军集中了优势兵力,试图从城东南角突破。中国守军在那里布置了重机枪阵地,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日军的尸体在城墙下堆积如山,但他们仍不断发起冲锋。守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有的战士被子弹击中,仍然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战斗持续到清晨,宛平县城依然牢牢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但城内外已是一片狼藉,街道上满是弹坑和尸体,房屋被烧毁,浓烟滚滚。幸存的百姓们在废墟中哭泣,寻找着亲人的下落。而中国守军的战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中依然充满着坚定的斗志。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如惊雷般迅速传遍了全国。这不再是局部的冲突,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的全面战争的开始。宛平城头的枪声,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被彻底点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无数中华儿女纷纷拿起武器,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这场发生在卢沟桥畔的战斗,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的起点,也拉开了中国人民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的盐都,暑气蒸腾。晒盐场上,卤水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蒸腾的雾气中漂浮着咸涩的味道。陈云飞擦了把额头的汗水,刚要下达训练指令,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通讯员小张满脸通红,翻身下马时险些摔倒,手中的电报在风中猎猎作响。
“卢...卢沟桥...出事了!“小张喘着粗气,喉结上下滚动,“日军...全面进攻了!“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三百余名士兵握着枪的手青筋暴起,陈云飞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攥着的望远镜筒在掌心留下深深的汗渍。张思宇正在指导新兵***支,扳手“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杨雪峰半跪在地上调试机枪,手指被滚烫的枪管烫得通红却浑然不觉。
盐都的街头巷尾,消息像瘟疫般迅速蔓延。茶馆里,说书人惊得打翻了醒木;盐商们攥着账本的手微微发抖;学堂里,老先生气得摔了戒尺:“这是要亡我中华啊!“城东铁匠铺的王师傅抡起铁锤,重重砸在烧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小鬼子,老子这把老骨头也要跟他们拼了!“
训练场的司令台上,陈云飞展开皱巴巴的电报,字迹在阳光下泛着刺目的白光。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却还是不受控制地发颤:“兄弟们!昨夜,日军在卢沟桥悍然发动进攻,宛平县城已经陷入战火!“
台下一片死寂,只有远处盐井卤水汩汩流淌的声音。不知谁小声啜泣了一声,很快被压抑的愤怒取代。张思宇突然摘下帽子,露出额角未愈的伤疤——那是上个月和日本浪人冲突留下的:“还记得这个疤吗?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血债血偿!“前排的大个子猛地举起步枪,“让小鬼子尝尝咱们川军的厉害!“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打鬼子!““保家园!“的怒吼声此起彼伏,惊飞了树梢上的麻雀。新兵李二狗攥着母亲临行前塞给他的平安符,眼泪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