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云端澹台 (第3/3页)
摸鼻子:“主要是队里‘僧多粥少’,平时也没机会练。”本想活跃气氛,倒像是自曝其短了。
“走吧!”澹台云笑意加深,自然地走到他身边。
两人并肩走入大门,“光影之界”现代艺术展在会展中心二楼。
在二楼的展厅门口验完票,走进去,立刻被一种充满未来感和实验性的氛围包裹。
冰冷的金属、扭曲的几何结构、变幻莫测的光影装置……各种视觉的刺激扑面而来。
林涵宇不得不微微凝神,调动起控制力,过滤掉那些过于强烈的感官冲击,简而言之就是视而不见。
毕竟,像这样略有些抽象感的艺术品,他确实不太懂,也不想不懂装懂。
他今天的任务,就是陪澹台云前来,做个安静的陪客和听众。
澹台云显然对这一类展览很熟悉,甚至对艺术品的理解也有她自己的见解。
一边走,她还轻声细语地给林涵宇介绍着不同流派的艺术理念和代表作品,她的解说深入浅出,就连林涵宇这个外行都可以从中有一些理解。
抽象艺术说到底就是制作者个人的各种世界观的体现,或许不一定具象到日常的物品,但从中也能看出制作者或者是艺术家的一些思想。
虽然林涵宇对艺术了解不深,但能感受到澹台云话语中传递出来的真诚和热爱,也让他不得不专心的听,避免闹笑话。
“看那边,”澹台云和林涵宇来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光线被精心调控的展区,“那就是‘镜渊’。”
展台中央,静静地矗立着一件约一米高的艺术品。
它由无数块切割角度极其精密的特殊光学玻璃构成,整体呈现出一种流动的、不规则的几何形态。
外部光源射入,在层层叠叠的玻璃内部被无数次反射、折射、扭曲,形成一片深邃变幻、仿佛没有尽头的幽蓝空间,真的如同名字一般——一面通往深渊的镜子。光线在其中游走、湮灭、重生,营造出一种既冰冷神秘又动人心魄的视觉效果。
“天啊......实物比照片和描述都要震撼!”澹台云屏住了呼吸,眼中满是惊叹。
“肖恩大师对光线和材料的掌控简直到了极致。据说每一块玻璃的切割角度都经过精密计算,差之毫厘就无法形成这种独特的‘深渊’效果。它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更像是一个凝固的物理现象,一个关于空间和无限可能性的哲学具象。”
她微微摇头,带着一丝感慨,“可惜,在国外的留学生交流聚会上,见过太多标榜前卫的作品,但像‘镜渊’这样纯粹而充满原始力量的,凤毛麟角。可惜,有些人只把它当作金融炒作的符号或炫耀的资本,全然无视其本身惊心动魄的美感与创作者呕心沥血的投入。”
林涵宇也被眼前的“镜渊”吸引了,奇异的光线折射,却一点也没有影响它的外观能被直视可见。
但如果跟随光线的方向,又感到到深邃没有极限,便仿佛坠入无底深渊。
似乎光线不只是折射反光,也在这件艺术品中流转不停。
虽然还无法理解澹台云的感叹,但这矛盾的观感令人着迷。
但他却在展台前闻到一股与刚才一路走来不同的气息。
就在他凝神之际,一丝与展厅环境格格不入的气息钻入鼻腔——某种冷冽、独特、仿佛带着金属质感的淡雅古龙水味。
这气味似乎是某个人或者物品在此地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刚离开不久所留下的。
他习惯性地、不动声色地扫视四周。
目光掠过出口方向时,一个即将消失的背影手腕上,一只名贵腕表在变幻的光影中反射出极其短暂却异常醒目的冷光,转瞬即逝。
“怎么了,林涵宇?”澹台云注意到他目光的游离,有些疑惑的轻声问道。
“没什么,”林涵宇迅速收回目光,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半开玩笑道:“只是被‘镜渊’的光线闪瞎了眼。”
“呵呵!”澹台云掩嘴轻笑,“你也太夸张了。不过长时间凝视‘镜渊’,确实容易让人心神恍惚。”
“嗯,”林涵宇目光重新落回那幽蓝的深渊,若有所思,“好东西容易让人着迷。为了避免心生贪念,还是……浅尝辄止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