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血舞之痕(07) (第2/3页)
码的鞋印被统一归为死者所留。但请看这里——”
画面切换,正是那张令林涵宇耿耿于怀的仓库门外泥泞脚印照片,那个被怀疑是“小脚穿大鞋”的印记。
“这张照片,乍看是一个40码的男性鞋印。但经过数字化增强处理,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个40码的鞋印轮廓内部,嵌套着一个37码的鞋印!”
林涵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这并非普通皮鞋或工装胶鞋的印记。根据其形态特征——前掌区域有特殊的加固设计痕迹,类似旧式军警皮鞋的防撞头,足弓部位无钢条支撑结构,没有鞋跟,整体更显柔软。”
“通过在制鞋厂和制鞋老师傅的交流中,我们推断,这极可能是一双特制的舞台表演用平底皮鞋。它兼顾了生活化外观与舞者动作需求,但前端的强化设计又区别于普通女鞋。因此,这双鞋的实际穿着者,脚码应为36码左右。”
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嗡嗡”议论声。
林涵宇随即从桌下拿出一个打开的鞋盒。
盒中并排放着一只完好的舞蹈用女款平底皮鞋,以及另一只被精心“解剖”的同款鞋——鞋底、鞋面、内衬结构清晰可见。
他拿起那只解剖鞋,指向关键部位:“大家请看,鞋底前掌区域的特殊加固层,以及足弓部位无钢条的柔软设计,完全印证了我们对照片中鞋印特征的分析。结合物证中心对鞋印压力分布的深度还原分析——”他特意看了一眼乔老,后者微微点头确认,“我们有充分的物证依据怀疑:在7.13案发现场,除了之前推断的男性施暴者,还存在一位正常穿着36码鞋女性出现了案发时间内!”
“哗——!”会议室彻底炸开了锅!
“荒谬!”一位资深刑警猛地拍案而起,声音洪亮,带着强烈的质疑,“现场有精斑!法医报告白纸黑字:死亡与性(侵)几乎同时发生!这是铁板钉钉的男性作案!”
一边说,还从卷宗复印件里拿出厚厚的一叠报告,在手中扬了扬,“你现在说现场有个女人?这鞋印能证明什么?案发前多少艺术学校的人去过仓库?报案人身边不就带着个女学员吗?说不定就是之前留下的!一个鞋印就想推翻法医结论和十年侦查方向?”
韩启国连忙出声阻止道:“这是研讨会,注意说话的语气!”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压下老刑警心里的不忿,说道:“我们工作要讲证据,没有完整的证据链,单凭一个脚印推翻方向,为了破案,说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思路,这是不是有些哗众取宠了?”
要知道,林涵宇的推论,无疑是十年前的刑侦方向又扩大了。
犯罪嫌疑人扩大,对于新近发生的案件而言是好事,但对于旧案而言,可不是增加一点难度的问题。
首先取证就成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了。
时间湮灭了太多痕迹,十年的时间,别说当事人,就算是警察甚至专门从事物证的专家,也未必能回忆起十年前的事。
记忆随着时间变化模糊甚至消失是事实存在的问题,此时盲目扩大范围,极可能让本就渺茫的希望彻底破灭,甚至陷入更混乱的死局。
质疑声如同潮水般在会议室里响起。
宋文远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看向乔老和秦正,语气带着忧虑和不解:“乔老,秦老,精斑…这铁证如山啊!95年做不了DNA,但精斑的存在本身就指向男性施暴!小林对鞋印的观察确实敏锐,但仅凭此......就要引入一个女性直接参与核心暴力行为的假设?这......这在国内的环境和此类案件特征上,实在......太罕见了!逻辑上也过于薄弱!”
他隐晦地表达了文化观念中对女性参与此类极端暴力的难以置信。
乔老和秦正对视一眼,并未急于反驳。
这个场景,在专家组内部讨论时已预演过。
当时林涵宇的论点更直接——他甚至从死者颈部勒痕的“长时间性”特征(通常认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