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隔阂 (第2/3页)
,身边都有侍卫吗?”
“这个本太子以前也试过了,好象不关侍卫的事,有他们在消息走露,没他们在时消息也走露。”
“那黄将军呢?”孙旭东问道。
“黄震三代为将了,对我大鑫忠心耿耿,应当不会是他。”
“殿下也试探过了?”
“这个。。。倒是没有,本太子倒从未疑心到他头上。”
“哦,那校尉和余呢?”孙旭东沉默良久后还是问了出来。
“和余?”果然伯齐一脸惊诧,随即皱眉说道:“君武难道相疑和余?”
“标下不敢。奸细既是在太子爷身边,标下自当都问问。依标下看来,和余校尉在军中人缘不错。”
“嗯。他跟着本太子十几年,人头自然都熟络。和余是本太子的侍卫长官,军中大小事务应该都知晓些。但他除了替本太子送信外,一直在本太子身边。再说,上次咱们商量马陵峡之事时,和余也在当场,并无消息走露之事。”
孙旭东一直对和余那副奇怪的眼神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对他很是提防。但确如伯齐所言,上回马陵峡夜袭除了细节,和余是一清二楚的,真是奸细为何不报?和余受太子知遇之恩理应感恩图报,真将太子卖了真是猪狗不如了。
伯齐看了孙旭东一眼,放缓脸上颜色,温言说道:“君武,有句话本太子却要说说,你跟和余之间的过节早该揭过了。上次你行军法惩办了他三名手下,行事确实鲁莽了些,不过和余在我面前可尽是说的好话。你们都是我的得力爱将,闹生分了不好。”
孙旭东闻言大是惊诧,自己问和余纯粹出自公心,怎会引出伯齐这么一番话来?细一思量后立即明白过来,伯齐大概以为自己要借着查奸细诬和余。孙旭东不由心生警惕,看来实情正和伯齐所说相反,和余肯定在太子面前替自己大上眼药极尽挑拨。那和余实得伯齐欢心,自己一时鲁莽行事,确实是留下无穷后患。暗暗提醒自己以后行事须三思,很多事并不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的。
“太子殿下言重了,标下和和校尉同为殿下效劳,哪敢生隙?”
“嗯,不生隙就好,咱们一起同舟共济嘛。”伯齐做出极其欣慰之状,呵呵笑道。
“标下谨遵太子殿下令。”孙旭东很不愿意顺着这个话题再说下去,心中想着是不是要将胡安丝托的事禀报伯齐,想想还是忍住了,伯齐身边的奸细没查出之前,最好不要多生事了。又问了伯齐身边其他几人后,两人商议了半日实是不得要领,天至午时伯齐带着亲兵侍卫自回了大营。
送走了伯齐,孙旭东一个人坐在大帐中陷入沉思,他得好好琢磨一下伯齐的为人。自从到了杜城后总觉和伯齐之间有层隔阂,太子熟于政事、刻意求新确实不负贤名且抱负远大,却浑没有景监那种亲切、让人感觉很踏实的感觉。他曾几次考虑过拿出景监的推荐信,但像伯齐这样的人一生打拚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疑心必重,不可能凭着景监的一封信或是表几句忠心便会对他信任有加,弄得不好会以为他在作秀而适得其反,所以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以肯定伯齐就是他在这个滞留时空要帮的人,同时伯齐也是帮助他自己的人,既能实现帆的愿望转变孙旭东自己命运,又能实现孙旭东指挥千军万马浴血缰场,建功立业叱咤风云创造历史的宏愿。尤其伯齐心怀大志,变法图强之意极坚,每每论及此事表现出的忧国忧民和雄心万丈让孙旭东极为心折。因此不管如何,他必须要尽心竭力地帮助伯齐,至少在帮伯齐完成大业前尽力消除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