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涡流水,站在巨人肩膀上! (第2/3页)
远远望去,营地内秩序井然,没有预想中的混乱,显然幸福城早就做好了应对降温的准备。
他摸出防务通,等信号格重新亮起,立刻给秦峰拨去电话。
虽然已经知道旋涡龟甲片并不是感染源,但在江川眼里,它依旧属于“未知危险物”。
若是被检查站收走再上交研究所,不仅流程繁琐,他还未必能拿到情报。
直接交给秦峰就完全不一样,作为发现者,他既能有借口获知涡流龟的进一步信息,还能保住未来的知情权。
“哎,秦研究员,我在荒野找到个未知感染源啊,你要不要看看?”
电话那头的秦峰瞬间来了精神:“哦?什么东西?在哪发现的?”
“是这样的.”程野快速描述了下发现黑条鱼王,甲片的异常,以及鱼王尸体炸开的模样。
作为发现者,整个过程自然讲的清清楚楚。
交谈之间,秦峰的声音越来越兴奋,连语速都快了几分:“你现在在哪?我立刻过去!”
“正在往南检查站走,咱们就在南检查站见吧。”
挂断电话,程野侧头看了眼江川。
“没事,就当你一个人发现的,别提上我,处理这种东西要问很多信息,麻烦得很。”江川不在意的笑了笑。
他是丁以山的办事员,在检查站除检查官的编制体系内,根本不需要任何功劳再往上爬。
只要检查站有空缺位置,想当检查官,不过是丁以山点头一句话的事。
而程野却是检查官编制体系的底层见习,正需要这种业绩充实履历。
多一个人,自然就会分润履历的含金量。
皮卡车驶过北检查站边缘时,武装皮卡驶过来,但这次江川提前打开无线电,两方远程交流了下就被放行。
车子沿着通道往南检查站方向驶去,中途经过流民营地,江川特意放慢车速,方便程野观察。
透过车窗,能看到流民营地临时搭建的帐篷外,架起了一排排火盆。
几条临时拉设的用电线路从城内延伸出来,每隔一片区域就有一台暖风机,正“呼呼”地吹着热风。
流民们大多裹着厚实的旧棉衣,虽然冻得脸色发红,精神状态却格外的稳定,有人在收拾屋子,有人围在一起交谈。
说说笑笑间,仿佛这场七月飞雪、骤然降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寻常小事。
程野顿时有些愣住,他本以为这样的低温会引发混乱,可眼前的景象却截然相反。
看出他的疑惑,江川笑着解释道,“短暂的降雪影响不大,而且现在这点冷,真不算什么,以前大开拓时代,深冬零下十几度都得在外面干活,冻得手都握不住工具,也照样熬过来了。”
“另外,现在应该已经放出马上要建设卫星城的消息,比起呆在这儿等着中央检查站放行,根据这两天的民意普查,很多人其实更愿意去周边搏一把,毕竟卫星城缺人,只要肯干活,未来的上限肯定比在缓冲区一步步打拼高得多。”
程野没有接话,只是目光依旧停留在营地内那些鲜活的脸庞上。
尤其是偶尔闪过的几张苍老脸庞,年龄应该和宋老相仿,没想到连这样的老人都迁徙来了幸福城。
还有小孩,太小的没能看见,但十来岁的半大孩子真是一堆又一堆,在营地之间疯跑玩耍。
哪怕很多张脸上带着疲惫,却没有绝望,反而透着一股顽强的劲儿。
他忽然意识到。
似乎是被旧时代的灾难片影响太深,总下意识认为秩序很容易崩溃。
觉得可能一场小小的天灾,就会引起更大的人祸。
但现实是,他太小瞧了人类在废土时代之下,从天灾人祸中磨练出来的韧性。
车子渐渐驶离流民营地,南检查站的轮廓已经越来越近。
程野扭过头,若有所思地问道,“这样的人是不是会不容易管理?”
“嗯?”江川愣了下,随即苦笑道,“是的,确实很难管理。”
“这些迁徙来的人,大多是中小型聚集地的居民,早就习惯自己拿主意,野外生存经验也很足。程检查官要是想建大波镇,挑人的时候得格外留意,万一遇到‘硬茬子’,他们未必会完全按你说的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但反过来说,要是挑对人,建设难度会降一大半。很多事你只需要吩咐一句,不用手把手教,他们自己就能办得利落,哪怕初期环境再苦,只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奔头,也不会多抱怨。”
“清楚。”
程野点点头,听出了江川的言外之意。
不就是画大饼吗?
然而给予流民太高的期待,最后兑不了现,反而会引发更大的不满。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有自己的生存常识和独立思想,未必会接受他那些违背废土常识的规划。
比如优先修去水电站的这条基建线路,而非加固大波镇整体防御。
或者投入资源去捕鱼,开辟饮食市场,而非尽快建设容身之处。
哪怕这些事情在以后的眼光看来,恰恰是大波镇长远发展的关键。
“流民营地里有完整的家庭吗?”程野忽然换了个话题。
“有啊,而且有不少,被行者影响以后,很多都是拖家带口过来的,老人、孩子都有,听说还有旧时代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硬朗得很,还能帮着搞建设、指导规划呢。”
“嗯。”
程野应了一声,心里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比起单纯招募青壮,他更倾向于挑选完整的家庭。
这样既能快速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也能让渔获处理、物资管理、基础建设等不同产业都有人接手,避免出现“重劳力、轻后勤”的漏洞。
只是,其他竞争包干区域的检查官会怎么选?
是优先抢青壮,抢能够建设卫星城的人,还是也看重家庭单位组建基础?
现在还说不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
另外,还要做好第一批启动的卫星城名单里,没有大波镇的打算。
但这一点,程野早有预备。
反正建设未必非得先出城,他大可以在缓冲区先做好规划,再去社区找宋老借一批人手提前培养,把渔获处理、基础建设的团队班底搭起来。
等拿到正式的包干资格,整个计划就能立刻铺开,说不定比仓促加入第一批建设,效果还要好。
除此之外,天元社区步行街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这可是元老吩咐下来的任务,按照分量而言,比卫星城还要重要。
随着拆迁进入尾声,接下来的建设必须要他亲自盯着,把控进度。
只有把步行街建好,未来大波镇产出的鱼获、加工品,才能堂而皇之地摆到这里销售,形成“生产、运输、销售”的完整链条。
这些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