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苦一苦小鬼子,骂名我来背;不要伤亡数字只要铁塔山 (第2/3页)
场上,大夏的为数不多的海军全部自沉……就是自沉!因为这是唯一可以阻止鬼子海军沿楚江航道长驱直入的办法。”
“我还听他们说,有史学家,已经在写《国史大纲》了,那位史学家,据说是抱着“大夏人写大夏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写的,盼着若大夏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大夏史书,让后人知道大夏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大夏之心。”
“我听到这些,我心慌,我发急,我跟他们说,我是从一百年后来的,我跟他们说,一百年后的世界,大夏富强昌盛,老百姓再也不用看洋鬼子的脸色过活,咱的飞机从富士山头飞了十几遍,鬼子们,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
“可他们都不信我说的……”
“没人相信我说的……”
罗泛舟的声音,越来越低。
最后只剩下无奈的叹气声。
林彦没有说什么。
只是捏了捏罗泛舟的肩膀。
在这个时代。
希望是比黄金还宝贵的东西。
一次又一次的大败。
已经消磨了大夏军人的希望和锐气……
这些大夏军人,依然愿意为自己的祖国牺牲和流血,但没人相信,流血和牺牲,就能换来当下战争的胜利……
这也是,在原本既定的历史上,金陵城的守军里,诸多大夏军人,在金陵沦陷后,选择投降的原因……
林彦默默的叹了口气。
但是没关系。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改变这该死的既定的历史。
反攻,已经打响了。
林彦眯起被硝烟灼痛的眼睛,望向眼前行军的队伍。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教导总队的士兵——他们头戴日耳曼式钢盔,钢盔带在下巴勒出深痕;灰呢军装外罩着皮质弹匣背心,每人胸前挂着两枚长柄手榴弹;脚上翻毛皮靴踩在冻土上发出整齐的闷响。最前排的机枪手两人一组扛着马克沁重机枪,冷却水筒在晨光中泛着幽蓝的光泽。
“要是全国军队都有这样的装备......”
林彦无意识地喃喃自语。
他看见一个娃娃脸士兵正小心擦拭怀中步枪,那枪管比中正式更长,枪托曲线优雅得像贵妇的脖颈——是日耳曼制毛瑟九八K步枪。士兵抬头时露出虎牙,眼睛亮得像是装进了整条银河。
胡连庆被钱延增架着走在旁边,不自觉的嘿嘿笑了一声!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全国只有一支教导总队,这支部队,是如今国府首脑的心头肉,在那些狗官,没有底线的贪污的情况下……才好不容易攒出的这么一支纯日耳曼械师团。”
“赤红论坛上的情报总结,你没看到吗?”
“教导总队……军官六百人,士官一百一十八员,再加上军属员,合计八百三十员,基层士兵一万两千二百九十一名,实际兵力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一人!”
“其中装备进口的日耳曼制步枪八千六百支、捷克式机枪三百五十一挺——一个连,五挺以上;马克沁重机枪一百零二挺——每个步兵营九挺;八十一毫米中型迫击炮二十八门,每个营三门,三十七毫米战防炮十八门——归属于反坦克连;七十五毫米德式步兵炮十八门——每个团,配备一个步兵炮连;七十五毫米博福斯山炮十二门,这十二门火炮,你看见过的,归属于教导总队直属炮兵营……”
他残缺的右臂不自然地抽搐着,纱布上又洇开一片鲜红!
“金陵守军的三十六师一万多人也才四千支步枪,鬼子的一个两万五千人的挽马野战师团也才一万四千支步枪……还有他们的这身行头,知道这些,在这个时代多贵吗?光一顶钢盔就值......”
可胡连庆的话音未落,前方突然传来尖锐的呼啸声。
林彦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罗泛舟猛地扑倒在地上。一发迫击炮弹在不远处炸开,气浪掀起的冻土噼里啪啦砸在钢盔上。
而就在这时,林彦听见顾子光的声音,从硝烟里钻出来。
“前方就是二号高地!”
“鬼子已经发现我们了?”
“炮手呢,迫击炮准备!”
林彦挣扎着支起身子,看见三百米外的山头上,鬼子的机枪喷吐的火舌在格外刺目。
整座山头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爆炸的闪光此起彼伏,将鬼子晃动的身影投映在焦黑的断壁上——他们正在匆忙调整九二式重机枪的射界。
除了顾子光麾下的这支,教导总队,三旅五团二营外。教导总队的指挥部,还派遣了其他部队,在强攻二号高地。
林彦眯起双眼,视线穿过硝烟望向那座被炮火笼罩的山头。
二号高地像一柄出鞘的刀斜插在紫金山南麓,从那里可以俯瞰整片山谷——他忽然明白了紫金山指挥部为何要不惜代价夺取这里。这座海拔不过百余米的山丘,却是扼守炮营左翼的咽喉要道,更是紫金山防线的重要支撑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