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章 让鬼子步步都是黄泉路;地火已燃,民族战争,刺刀见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章 让鬼子步步都是黄泉路;地火已燃,民族战争,刺刀见红 (第2/3页)

此时则在在此逼近修女。

    “上帝不会拯救金陵。”

    “上帝?上帝他有几个师啊?”

    “上帝能扛得住鬼子的飞机大炮吗?上帝能把这里的女学生都送出去吗?”

    林彦的声音比教堂彩窗投下的阴影更冷!

    “但渡船可以。”

    “我手里有六艘轮渡。”

    “少说也能运一万人……”

    “现在,金陵女子学堂的这些女学生,能不能活命,全看你愿不愿意相信我。”

    一阵穿堂风掠过,将修女腰间的钥匙串吹得叮当作响。她嘴唇颤抖!

    “这所高校的校长,吴宜芳女士,已经带着一部分师生,在十天前,迁移去了“汉浦”,现在学校的管事人,是魏思琳修女!”

    “这件事,我需要去和魏思琳修女商议,你等我十分钟!”

    林彦没有开口,只是淡漠的点了点头。

    西尔维娅修女,则像一只受惊的鹿,转身就往住宿楼的方向狂奔。

    她的黑色长袍在风中翻飞,露出里面沾满面粉的白色衬裙。腰间的钥匙串叮当作响,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银色的弧光。她跑得太急,一只皮鞋陷进鹅卵石缝隙里,却连头都不敢回,就这么赤着一只脚继续往前冲。

    林彦眯起眼睛,看着那道仓皇的背影消失在紫藤花架尽头。他的军装领口被风吹得微微颤动,露出肩膀处的纱布。阳光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却照不进那双幽深的眼睛。

    而就在这时,一个低哑的女声响起。

    "你吓到她了。"

    玉墨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林彦身旁,逆光中的剪影美得惊心动魄。阳光穿透她耳畔那支翡翠发簪,在脸颊上投下粼粼的碧色光纹。开衩的旗袍下摆被风轻轻掀起,露出象牙般细腻的小腿!

    她指尖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青烟袅袅上升,与教堂尖顶上的十字架重叠在一起。

    林彦看了玉墨一眼,伸出手一摊。

    “给我来一支!”

    玉墨耸了耸肩。

    “没了,最后一支!”

    “民国时期的烟,比我想象得好抽。”

    林彦收回手掌,低头,用军靴踢着地上的鹅卵石。

    玉墨则眯缝起双眼,声音嘶哑。

    “六艘轮渡开走后,还需要转移多少金陵百姓?”

    林彦幽幽吐出一口浊气。

    “没了……”

    玉墨一下子瞪大了双眼。

    “没了?”

    “你不是说要转移三十万人?”

    林彦苦涩的笑了一下。

    “三十万人?”

    “在鬼子围城的情况下,把三十万人都转移走,你是觉得鬼子是瞎子,还是觉得我是神仙?”

    “金陵城被楚江包裹着,三面环江。鬼子攻城之前就已经三面围城了,只留下北面没有围住。而北面正是水阔、浪急、风高的楚江水道,没有船,你是游不过去,也飞不过去。”

    “船呢,本身就不够。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也为了避免被鬼子缴获使用,金陵守军指挥部,直接把大部分船只炸沉了。只留下少量船只供金陵守军的指挥部的那些狗官撤退。”

    “当时,百姓也可以试图借助竹筏或其他小船渡河,但这成功率太低了。”

    “玄武湖的那些渡船,加上立威廉船坞厂的这些大型轮渡,就是金陵城内,目前可以找到的,所有有效渡船!”

    “金陵城内,可能还有一些小型船只,但没有征用的必要……那些船只加在一起,不一定能运送得了一千人。”

    “我粗略的计算过……玄武湖的渡船,来回折返,再加上立威廉船坞厂,我们能启用的六艘轮渡……在金陵失守前,大概能运送至少五万同胞,运气好的话,可以增加到八万人左右。”

    玉墨在一旁陈默不语,只是狠狠抽了一口香烟。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起来。玉墨抬手遮在眉骨处,翡翠镯子顺着纤细的手腕滑到手肘。她鬓边的一缕碎发被汗水黏在颈侧,像一笔淡墨勾勒出的工笔画。远处钟楼的阴影正好落在两人之间,将他们的身影分割成光与暗的两个世界。

    林彦则在短暂的沉默后,继续开口。

    “金陵城内,所有想要跑,但没能跑出城外的老百姓。大概也就是五六万人……”

    “在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上,被屠杀的三十万人里,还包括八万多的守军……他们被自己部队的长官抛弃,又被鬼子哄骗,放起了武器投降,最后全都死在了鬼子的手中,窝囊的死去。”

    “所以抛去可以被送出金陵城的老百姓和本可以,不必如此窝囊死去的守军外……在既定的历史里,会被无辜屠戮的老百姓,还有十五万人!”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金陵城。”

    “就算把出城的机会,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也会犹犹豫豫。”

    林彦盯着玉墨手里掐着的那支香烟,声音越发嘶哑。

    “在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金陵就已经遭受到了空袭,战争的威胁下,金陵城里,有钱有能力都跑了,没跑的老百姓,很多都觉得战争只是暂时的,相信大夏的军队能顶住。”

    “淞沪战争结束后,溃兵夹杂着难民涌进城里,金陵城的气氛才开始紧张了,前些天,城里就已经开始能听到隆隆炮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