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深感底蕴不足的陈宴,大型抄作业现场 (第2/3页)
兜售物品啊!
相比于这个时代的清洁用品,肥皂清洁效果更好且使用方便。
再将其加入不同种类的香料,做成“香皂”,就可以坐地起价了!
陈宴感慨自己,真是个万恶资本家的同时,余光瞥到了桌案上的书籍,似是想到了什么,嘴角止不住上扬,笑道:“还有活字印刷术!”
“现在的拓印技术太过于落后了.....”
拓印就是把坚韧薄纸浸湿敷在石碑上,蒙吸水厚纸,用毛刷轻敲,待纸陷入碑上刻字凹穴,揭去厚纸。
用棉絮或丝絮帕子蘸墨汁轻刷薄纸,干后揭下,便是白字黑地的拓本。
其过程十分繁复低效。
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其变硬,成为活字。
排版时,将活字排列在铁框内,用松脂、蜡等混合材料将其固定,即可进行印刷。
这种技术提高了复制效率,降低了成本,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这三棵摇钱树暂时是足够用了.....”
陈宴提笔,将这三样记录在“战术板”之上,脑中思绪再度发散,“现在该考虑的是,要与哪些世家,哪些位大人物,展开深度合作了......”
“香水”“肥皂”“活字印刷术”作为媒介很重要,结交对象的选择,同样也很重要!
并且这个流程,最好是世家子弟参与经营,各位大人物持股坐着分红。
念及此处,陈宴再度提笔,在“战术板”之上,题下了他反复斟酌后的两大世家。
赫然是:
“京兆韦氏!”
“京兆杜氏!”
在两汉时期就有俗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这两大姓在长安,在关中的影响力。
而陈宴曾在诗会之上,襄助韦氏嫡子韦鹤卿,又在裴府结识了杜疏莹.....
这两人可以作为,他交好京兆韦氏、京兆杜氏的楔子!
“河东柳氏!”
“河东薛氏!”
陈宴又在“战术板”之上,手书了这河东三著姓之二的两家。
这两大世家望族,被排列在第二梯队,是因为陈宴暂时还无交集....
但李璮有!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那小子家中给定下的未婚妻,正是出自河东薛氏。
至于河东柳氏,日后瞧瞧未来老丈人那边,有没有交情了......
“要示好结交的大人物,首当其冲还得是于玠,于老柱国!”
陈宴在确定好世家后,没有任何犹豫,提笔手书下那一位的名字。
于玠,郑国公,大宗伯,太祖死忠党。
在大冢宰上位之初,能够顺利接过权力,少不了这位老柱国坚定不移地站在身后力挺。
且南征北战多年,在军中有庞大的威望!
“剩下的就得是,大御正商挺,平阳侯陶追......”
陈宴脑中飞速运转,将一个接一个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