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2【公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212【公案】 (第1/3页)

    二月初六,谭明光离开待了将近三年的扬州,乘坐官船沿运河北上入京。

    薛淮率府衙属官及本地乡贤赴东关码头相送,又有百姓代表送上万民伞,以表对这位府尊大人的敬意。

    谭明光在扬州任上的表现大抵分为两部分,在薛淮来之前他虽然无甚建树,至少没有选择和那些人同流合污,这才有他后来改变的机会。

    而在薛淮履任之后,谭明光先是大方让渡权力,后续坚定地站在薛淮这一边,两人齐心协力查办两淮盐案,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又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地推行新政,帮助薛淮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抵而言,谭明光虽非惊才绝艳手段卓绝之人,却是一个分得清利弊、守得住底线、关键时刻敢于出手的优秀官员。

    临别之际,薛淮交给谭明光一封信,请他入京后去工部报到之时,将这封信转交给工部尚书沈望。

    谭明光自然知道这封信的分量,有了这个凭证便意味着他和薛淮是同路人,而以沈望对薛淮这个亲传弟子的重视,他定然不会轻视薛淮举荐的人。

    “贤弟,保重。”

    谭明光欣然收下这封信,往后的立场无需多言。

    “府尊,一路顺风。”

    薛淮面带微笑,拱手道别。

    谭明光遂向众人辞行,然后登上那艘北上的官船。

    望着那艘官船渐行渐远,如今担任府衙经历司经历的王贵凑到薛淮跟前,恭敬地说道:“厅尊,卑职会在三天之内将府衙内堂和后宅收拾妥当。”

    周遭众人对此颇为赞同,哪怕是一贯刚直的章时都没有表态反对。

    这并非是人走茶凉,而是他们非常清楚朝廷不会再派来新任知府,薛淮将以同知之身行知府之责,那么属于知府的内堂和后宅自然要归薛淮所有。

    如今薛淮日常处理公务的地方是同知厅,其实就是一个套间的值房,分为外厅、偏房和内厅,远不及府衙内堂宽敞舒适。

    薛淮微笑道:“不必了,同知厅已经够用,而且我在官邸住得习惯了。”

    王贵敬佩地说道:“厅尊高风亮节,卑职一时糊涂,还祈恕罪。”

    虽说他是最早追随薛淮的属官之一,但因为出身豪族的原因,有些时候仍旧改不了阿谀奉承的习惯,薛淮便淡然道:“倒也不必如此忐忑,你们跟着本官做事的时间也不短了,理应知晓本官的好恶。趁着今日大家都在,本官简单说说,往后只要你们管好自己的手,做好自己的本分,余者皆不足虑。”

    王贵心中凛然,连忙垂首应下,其他人亦是如此。

    回到府衙之后,薛淮当即召开理政会议,通判章时、推官郝时方、经历王贵、照磨孔礼并三班六房的典吏悉数列席。

    薛淮向众人宣讲上半年的重点事项,在保证春耕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继续推行新政各项政策,并且和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府县两级所有官吏的考评直接挂钩。

    “所谓新政,重点不在于新字,而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化利民之策为常行之制,其根本在于清吏治、通漕盐、厚民生九字。”

    薛淮环视众人,正色道:“此非本官标新立异,实乃承圣天子肃贪安民之志,因扬州积弊而制之策。具体而言,上半岁乃至未来一载,诸公当着力于以下数端,务求扎稳根基,不务虚名,唯求实效!”

    众人齐声道:“请厅尊示下。”

    薛淮让书吏将他修订过后的新政小册分发下去,然后说道:“扬州乃两淮盐漕重镇,然盐务有盐院专管、漕运有总督衙门,此皆为朝廷专设,权责分明,非我府衙所能越俎代庖。故而扬州新政之本,在于固本培元、安民养民、繁荣市井,其要务皆系于厘清吏治、劝课农桑、平准市易、振兴百工、恤养孤贫、靖安地方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