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1章 流沙古墓惊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11章 流沙古墓惊现 (第3/3页)

指缝间漏下的砂比粟米还细,“这砂不是普通河砂,是阴山的风积砂,细得能穿过铜钱眼儿。当年在关中,有个盗墓的下到积砂层,等救上来时,七窍里全是砂。”

    山风突然卷着砂粒灌进领口,施丽娅在台下喊:“上边怎么样?”她的声音带着颤,像根绷得太紧的弦。

    李宝蹲下来,指尖蘸了蘸翻涌的细砂。

    砂粒凉得刺骨,从指缝漏下去时,竟有种滑腻的触感,像...像人的皮肤。

    他想起虎符上的“七煞归位,乾陵门开”,突然明白袁天罡的局——这流沙不是障碍,是钥匙。

    “得想办法止住砂。”张远山摸出三张黄符,符纸上的朱砂在暮色里红得刺眼,“我用镇煞符钉住地脉,你们找支撑点。”钱一多却扯住他袖子:“别白费力气!积砂层少说有三丈厚,你符纸烧完,砂能把咱们埋到脖子。”他指了指裂缝里还在翻涌的砂,“这墓防的就是咱们这种人,可既然袁天罡引咱们来...说不定砂底下有机关。”

    李宝站起身,山风掀起他的衣角。

    他望着台下施丽娅仰起的脸,头灯的光在她脸上割出明暗,突然想起三天前虎符撞他额头时,他听见的虎啸——那不是野兽的吼,是地底下传来的共鸣。

    “继续挖。”他弯腰捡起洛阳铲,砂粒顺着铲柄爬到他手背上,“袁天罡要的不是咱们退,是让咱们趟过这层砂。”

    钱一多盯着他,突然笑了:“行,老李你说挖,咱就挖。大不了把命留在这儿,总比死在阳村老槐林强。”他抄起铲子,铁尖再次扎进翻涌的砂里。

    这一回,砂粒不再立刻填满洞眼,反而顺着铲子的弧度往两边淌,露出底下一片青灰色——是块刻着云雷纹的石板。

    “石门!”张远山的桃木剑“嗡”地出鞘,“七煞归位,原来这砂层是煞阵的引子!”李宝的掌心全是汗,握着铲子的手却稳得像块石头。

    他望着砂层下若隐若现的石门,突然想起曲丽丽日记本里夹着的老照片——照片上的女人戴着猫眼石坠子,身后是座被砂埋了半截的古墓。

    此刻,他终于明白照片背后的字:“他们说乾陵底下埋着活的,可他们不知道,活的不是尸,是墓。”

    砂粒还在往下淌,在石门上堆成小小的沙丘。

    李宝用铲子尖挑开一层砂,指尖触到石门的瞬间,整座高台突然震颤起来。

    钱一多的头灯摔在地上,光圈里,细砂正从四面八方涌来,像无数条金色的蛇,顺着裂缝往墓里钻。

    “快!”李宝大喊,“抓住绳子!”可话音未落,他脚下的砂突然塌陷,整个人跟着往下坠。

    黑暗中,他摸到一只手——是钱一多的,粗糙得像块砂纸。

    张远山的桃木剑劈在石门上,火星子溅进砂里,烫得砂粒发出“滋滋”的响。

    施丽娅在台下尖叫。

    李宝的后背撞在什么硬东西上,疼得眼前发黑。

    等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半埋在砂里,头顶的裂缝被砂填得只剩巴掌大的空隙。

    钱一多趴在他旁边,吐了口带砂的唾沫:“奶奶的,这砂...比我爷说的还邪乎。”

    李宝摸出虎符碎片,青铜表面的刻字在黑暗里泛着幽光。

    “七煞归位,乾陵门开”——原来七煞不是别的,是这层要人性命的流沙。

    他抬头望向头顶的空隙,施丽娅的脸正贴在那儿,头发上沾着砂粒,眼睛亮得像两颗星。

    “别怕。”他扯出个笑,砂粒硌得嘴角生疼,“袁天罡等了千年,不会让咱们死在这儿。”

    钱一多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尖凉得像冰:“老李,你觉不觉得...这砂在动?不是往下淌,是...是在往两边推?”李宝屏住呼吸。

    黑暗中,他感觉周身的砂正缓缓分开,像有只无形的手在为他推开一条路。

    头顶的空隙突然大了些,施丽娅的声音清晰起来:“我拉你们!抓住绳子!”

    张远山的黄符突然燃起来,在黑暗里划出一道红光。

    符灰落在砂上,竟像滴进热油的水,“刺啦”一声,砂粒“刷”地向两边退开,露出底下完整的石门。

    门中央刻着只白虎,和高台上那只一模一样,琥珀色的眼睛里,正渗出细细的砂流。

    李宝的心跳慢了半拍。

    他终于看清石门上的字——“过砂者生”。

    原来袁天罡的局,不是要他们破解,是要他们相信。

    他握紧钱一多的手,大声喊:“施丽娅!拉!”

    绳子绷紧的瞬间,李宝感觉有温热的液体顺着后颈流下来——是血,不知是他的,还是钱一多的。

    但他不在乎。

    因为在石门的白虎眼睛里,他看见砂流突然转向,像两条金色的河,正缓缓漫过他们的脚面,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乾陵的路。

    李宝的指尖陷入石门的虎纹里,细砂顺着指缝钻进来,凉得他打了个寒颤。

    这砂比他在考古所见过的任何防盗砂都细上三分,他突然想起老教授说过的话:“最狠的防盗,不是机关,是让你自己变成机关的一部分。”此刻,他终于懂了——这流沙,正是袁天罡留给后来者的第一道考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