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西洋上的准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大西洋上的准备! (第1/3页)

    国有一句古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同样在西方也有一句能大致对应的谚语:betterlosethesaddlethanthehorse(吃小亏占大便宜)。虽然德军部队没有完成将苏军从坚固防御工事里吸引出并在运动歼灭的预定任务,但是两翼包抄的德军还是推进到了距离特拉维不到30公里的地方。留给苏军突围的空间十分狭小。

    在向突破口赶路的苏军在知道了德军已经推进到了特拉维附近,但是德军还没有封闭突破口,苏军还有突围成功的希望,所有尚在包围圈里的苏军部队都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向特拉维突破口涌了过去。

    在只有二十来公里宽的特拉维突破口上,挤满了苏军的车辆和坦克,在德军攻击了突破口之后,下了几场大雨,虽然德军飞机因为大雨的原因没有再过来,但是道路也变得更加泥泞,更加难以通过,苏军向外突围的速度也被迫放慢很多。而这时德军已经开始在往前线调动远程大炮,德军在看到突破苏军两翼的阻击线没有多大的希望,便开始动用远程大炮,准备用密集的炮火和空军的对地支援轰击堵在特拉维突破口上的苏军士兵及其车辆和坦克。

    就在苏德两军在特拉维地区拼死战斗的时候,一行德**官和警卫士兵在一个高加索籍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古老的高加索人群居地。

    在向导的带领下,几个德**官和这个高加索人群居地的几个带头人在一间密闭的房间里密谈了一个多小时后,一行人走了出来,德国人上了他们开来的汽车快速离去。而送他们离开的部落首领的嘴角也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在18世纪,沙皇俄国开始将高加索地区列入了征服目标,19世纪初,沙皇派出以尔莫罗夫将军率领大军对北高加索进行讨伐,俄罗斯军队对车臣人采取了有效的战术,例如砍光森林,使车臣人失去藏身之所,难以隐蔽,在一定时期里使俄罗斯军队得到安宁。车臣人像一切北高加索山民一样,主动袭击和抢掠俄罗斯人,而俄罗斯军队也对车臣发动了残酷无情的军事行动。从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出现了车臣人的国家―‘沙米尔伊玛玛特’,但这个国家于1864年在俄军的武力进攻下瓦解,臣服于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期间,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在北高加索地区进行了残酷的较量争夺。苏联红军则在艰难的国内战争得到高加索山民的可贵相助。最终结果表明:角力各方的最大收益者,乃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当然高加索也得到了回报,在车臣就开始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发展历程―北高加索地区既没有分裂成若干小国家,也没有完全实现一体化,而是实行了一种民族自治政策。但是在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在苏联范围内实施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高加索地区和高加索人他们的传统习俗和固有的社会方式,在这个地区强行推行的经济一体化政策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招致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尤以车臣为最。造成该地区人民与苏联埃政府长期的紧张和对立。从十月革命之后直到30年代,车臣地区对苏联政府的反抗一直时断时续:从1929年到1930年,车臣发动了反对苏联政府的暴动,最后被强力镇压下去。)

    因此德国在仔细分析了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和苏联政府之间的矛盾后,认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一步打击苏联,而德军在进入高加索地区后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和有相当一批高加索人加入了德国组建外籍部队这个事实更加坚信了德国人这个想法。而且由于德国在和北爱尔兰共和军的合作过程,北爱尔兰共和军和德国的配合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合作行动最后被希特勒叫停,人员撤回,最后只是德国海军实施的不定期向北爱尔兰共和军提供一些武器弹药的行动被固定下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这个也使德国很多高级军官看到利用当地人在实施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行动的时候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高加索战区陷入僵局后就有几个军官提出可以利用高加索地区车臣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来实施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行动,打击苏联人的意志,迫使苏军将部分部队从前线调回后方,减低前线德军作战部队的压力。

    不过也有人对这个计划提出质疑,认为苏联的情况和英国的情况不太相同,实施恐怖袭击的效果很有可能没有英国的效果好,甚至有可能会出反效果,还不如多招一些高加索人入伍更好。

    不过在经过多次讨论后,随着战场局势的发展,认为应该利用车臣人去对苏联实施一些恐怖袭击的派别占了上风,因此出现了在开头德**官拜访高加索车臣部落的一幕。

    而此时在特拉维封锁口上,第一天德军飞机对突破口的苏军轰炸过后,由于后面几天天气并不好,天气一直阴暗,天空能见度不高,云团压得很低,不能满足德制ju-87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要求,因此德军飞机并没有起飞继续对突破口的苏军进行攻击。北高加索方面军抓紧这个机会,加快部队的突围速度,同时后卫部队拼死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