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比利斯歼灭战(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比利斯歼灭战(一) (第1/3页)

    轰轰的炮声在德军的阵地上不断响起,德军士兵们躲在防炮洞里等待苏军炮击的结束。按照苏军炮击的规律,他们这次的炮击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才会结束。

    轰轰的炮声在不断的响,而在防炮洞里也时不时落下一些因为炮击而被震松的灰土,劈头盖脸的掉落在德国士兵的头上,衣服里。德国士兵个个脸色惨白,有很多人不停在自己的胸口划着十字,祈求上帝的保护。

    德军最高司令部在提出了放开一个口,准备利用被围苏军急于突围的想法,诱使被包围的苏军离开坚固的防御工事,然后使用强大的火力杀伤突围苏军,降低德军围歼苏军所需的时间和人力与物力的消耗。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苏军得向德国人编织的陷阱里面跳,如果苏军识破了这是德国人安排的阴谋,被包围的军队不撤离他们的防御工事而是呆在他们的工事里继续消耗德国人。那将是德国最高司令部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可是怎么让苏军相信德军放开包围圈一侧的军队不是在为他们布设陷阱呢,这个可是令德军高级指挥官们伤透了脑筋,由于德国以前就多次放出假消息以诱使苏军指挥官们出现对战场形势的错判,俄国人再笨也不会在多次吃了德国人这方面的亏后还会再踩进德国人这种陷阱。

    但是如果德军包围圈上的部队毫无理由的撤退,这也肯定会引起斯大林这个多疑的人的注意,从而很有可能作出出乎德国人意料之外的举动。

    德国人最后决定还是在自己现在的后方制造出一些事端来,提供一个德军不得不撤兵的理由。因此德国情报局的几个高官秘密飞行到了巴格达,开始策划一个‘苦肉计’,即挑拨起伊拉克国内存在很久的伊斯兰教什派和逊尼派的矛盾,并派出一些人员针对已经在该地区设立营业点的德国的几家大公司的营业点进行破坏行动。当然这些也是得到了德国国内的支持的。当然这个矛盾的激烈程度必须在控制范围之内。(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在阿拉伯语意为‘顺服’,指顺服真主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内教派很多,有报道说多达70多个,但主要是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派’。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当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发,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发。按照阿拉伯人的传统,领袖是从部落上层有威望的人推选的。然而穆罕默德所建的公社包括了许多部落,哪个部落有优先权呢?后经协商,先后推选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为前3任哈里发。

    ‘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逊尼派是伊斯兰教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逊尼派虽然将其他不同信仰视为异端,却同时提倡求大同存小异,融合不同见解,努力调合真主的无限权威和人的责任这两个观念。

    ‘什派’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在阿拉伯语意为‘追随者’或者‘派别’、‘同党’。该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否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目前该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什派’的主要支派是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十二伊玛目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的12人为伊玛目(阿拉伯语意为指导者),强调真正安拉的旨意必体现在某个人身上,特别强调这一特殊人物具有无比权威,而这位独特领袖就是救世救人的伊玛目,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就属于这派。

    长期以来,伊斯兰教内什派和逊尼派两大派一直进行着激烈斗争,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海湾地区是什派穆斯林集的地区,但该地区除伊朗外全部是逊尼派掌权,什派一直在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