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攻击巴库(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攻击巴库(八) (第2/3页)

各部队发出指令,要求各部队更改口令,警惕一支冒充苏军的德军装甲部队的袭击。同时各部队也要派出搜索部队,寻找这个冒充苏军的德**队。最后决定迅速向前线派出补给车队,同时要求在正面前线的部队收缩依靠工事防御,等待补给的到来和两翼包抄部队的到位。

    不过第46集团军司令谢尔加茨科夫少将还是低估了隆美尔的反应速度。隆美尔在知道了他派到苏军后方的袭击部队已经成功的袭击了苏军的运输车队并安全撤离的情报,同时也知道了苏军第46集团军正在向他的部队两翼包抄过来,而他的正面的苏军部队由于攻击失败已经开始在收缩防御,明显是想和他对峙等待友军的到来一起行动。

    隆美尔在进攻苏联之前就已经利用自己在陆军总司令部的关系搞到了二十多辆42式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发射车,这种自行火箭炮发射车是因为前线部队关于41式150毫米烟雾发射器的机动性不强,需要使用半履带车牵引,进入阵地和退出阵地的时间长,而这种火炮在发射的时候发射的特征又很大,虽然炮火效果令人满意,但还是招来了容易受敌人炮火反制的批评。于是德**械局用sdkfz4/1‘骡’(maultier)式3吨级半履带装甲车为底盘,将装甲车后部改装成火箭发射平台,在上面装上了十联装41式150毫米火箭炮的发射管,呈上下两层对称布置。火箭炮公路最高时速为40千米/小时。车上可携带20发150毫米火箭弹,还配有使用相同底盘的弹药车,10发齐射时间为18秒。

    该炮使用弹种包括:41式高爆火箭弹,弹长979毫米,弹径153毫米,弹重34.2千克,推进剂装药量6.35千克,战斗部重2.5千克,炮口初速342米/秒,最大射程7055米,是在41年10月份开始研制的,现在是制造出了一些样品车放在东线部队试用。以检验火力效果。

    隆美尔早就知道了苏军使用的‘喀秋莎’bm-13火箭炮是最早在奥尔沙地区给央集团集群的德军以致命的打击的情况。面对‘斯大林管风琴’―德军对‘喀秋莎’的称呼,不断投人战场后对德军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和心理压力,而牵引型的41式150毫米烟雾发射器虽然火力并不弱于苏军使用的‘喀秋莎’bm-13火箭炮,但是机动性不强这个毛病很是困扰他,在知道了军械局研制出了42式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发射车后,他立即搞来了一部分编入自己的军队。

    这二十多辆42式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发射车在两个坦克连的掩护下悄悄进入了发射阵地,为了行军安全,42式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发射车并没有将火箭弹装在发射筒里行军,而是储存起来。

    在进入阵地后42式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发射车的乘员立即从车内钻了出来,他们打开了在行军折叠起来的车侧踏板,而在驾驶室里面的乘员则立即在其他乘员解除了41式150毫米火箭炮的发射管固定状态后,立即开始将发射管向车侧转动了90度。其他乘员立即将41式150毫米火箭炮的41式高爆火箭弹取了出来,然后两个乘员站在了踏板上,接过同伴递给他们的火箭弹装进了火箭炮的发射筒里。

    在装填好了火箭弹后,各车的火箭炮乘员立即钻进乘员室里面,此时装设好了射击数据。在外面的德国士兵已经不是躲进42式150毫米自行火箭炮发射车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