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可夫的困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朱可夫的困惑! (第3/3页)

装步兵师的装备进行配置的陆军部队。但是在sh战场上由于gmd政府因为sh是世界各强国在c国的集利益所在地,想在那里抵住日本人的进攻,以给世界其它强国反应的时间并争取到国际干预,于是将作为以后gmd军队正规化种的德式样板师拉上了战场。

    当时法肯豪森他们知道这德式样板师只属于轻装师,攻坚必须使用的火炮数量和装甲力量都不足,而且就步兵装备的步枪只是c国仿造7.92毫米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德国98k步枪的前身,虽然性能比日本的三八式6.5毫米步枪要好的多,但是由于c国工业生产水平远不如日本工业,致使这些仿制的德国步枪的性能成为了纸面上的性能,反而不如性能落后但生产水平高的日本三八式步枪。

    火炮是现代化军队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装备,可惜当时c国由于技术和财力所限,德式师在此方面与现代化军队的差距都是非常悬殊的。德式部队,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式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就以装备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师为例,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连装备4门德制75毫米克虏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全营共12门,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毫米pak35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德式师除了师属炮兵营此外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和小炮连各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仿制法国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击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小炮连装备6门20毫米索罗通机关炮。

    为弥补炮火不足的缺陷,法肯豪森和他的同事们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集编成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统一使用,由火力的集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为此组建了一些装备重炮的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如装备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装备75毫米德制l/29克虏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旅。火炮性能最好当属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2sfh18莱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1934年采购)和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0sfh克虏伯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4团(1936年采购)。

    法肯豪森最为骄傲的是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德式师在师通信营的建制内设立一个无线电通信排,配备15瓦无线电台,并在各步兵团团部建立一个配备5瓦无线电台的无线电通信班,构成了师团两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在sh的抗战,与c**人相抗衡的日军皆为职业军人,日本将国内素质最好的青年皆投入前线,而国则是‘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结果就是一线军队虽然热情很高,无奈军人素质不足,战术素养普遍较低,在sh战场上曾经出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g军团在接管了阵地后,竟然还要按照平常的训练集合由团长讲话,结果被日军炮火覆盖集结地,损失惨重。当时法肯豪森在听到这件事后,只有摇头苦笑的份。

    重装备是g军与日军差别最大的地方,整个淞沪战场g军装甲部队最初只有为数不多的坦克,却全部在进攻汇山码头作战损毁,后期才调入英式维克斯水陆两用坦克和德国i型坦克20辆,但也只是装甲车的水平,而日军的坦克虽然装甲厚度相对欧美坦克较差,却是g军普通部队的武器比较难摧毁的,最后g军官兵只有依靠抱着炸药包和坦克同归于尽的方法阻挡日军前进。

    炮兵装备就更加不用说了,g军火炮数量少,而且主要是轻型的迫击炮,仅仅可以和日军的掷弹筒持平,团以上炮兵部队最大的单位是炮兵旅,装备75mm的山炮为主。和日军重炮来对比显得g军火炮火力弱,射程短,而且数量只有对方的1/10不足。国炮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火炮的质量差,往往要几发炮弹校正后才能进行效力射,此时,往往炮兵阵地已经被优势的日军炮兵所摧毁。更糟糕的是sh战场选择在日军舰炮火力之内,虽然海军拼死以沉船堵塞董家渡水道,但依然无法解决部队在日军舰炮火力下作战的局面。

    空军虽然是c国方面一直夸耀的部队,但实际上c国的空军因为数量的关系,无法取得sh战场的制空权,只能进行袭击式的作战,后期淞沪战场上已经只有日军飞机。因此,失去制空权的c国陆军,在淞沪战场上损失惨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