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屈服(上) (第2/3页)
成实际上的威胁,特别是乌克兰。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在那个时候没有对东的石油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大规模的开发是在二战结束以后的事情。在当时对东石油资源认识的都不够。当时在欧洲的大油田是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提油田和苏联的高加索油田,英国北海油田尚未发现,东的石油虽然发现,但是却认为石油储量不是太多……
不过占领了东对苏联南翼的包围是显而易见的好处。这个时候德国海军需要将自己的兵力投放到黑海里。但是地海和黑海之间只有土耳其海峡一条路可以走,所以土耳其的态度是很值得捉摸的。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欧亚大陆的战略要点之一。黑海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
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1.5公里,最宽处3200米、最窄处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处118米。海峡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则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由于鱼群季节性地透过海峡往返黑海,海峡地区渔业颇盛。两岸树木葱郁,村庄、别墅星罗棋布。海峡最窄处隔岸分别修建了两座军事堡垒,亚洲部分的名叫阿纳多卢城堡,建于1390年,欧洲部分的叫色雷斯城堡,建于1452年。两座斜拉网式大桥横跨海峡,其一名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于1973年,全长1074米;其二名为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建于1988年,全长1090米。目前,土政府正筹备以bot模式,用4年时间兴建一条全长8公里的海底隧道,连通西岸的托普卡帕和东岸的希德拉帕夏,以贯通安卡拉经伊芳史丹布尔至欧洲的高速公路。
达达尼尔海峡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全长64公里,最宽处6.4公里,最窄处1.6公里,平均深度55米,部最狭处最深,达92米。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有盖利博卢、埃杰阿巴德和恰纳卡莱。两岸耸立著许多著名城堡。海有多种回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达达尼尔海峡是地海进入伊芳史丹布尔和黑海的门户。)
(一战的时候在此发生了著名的达达尼尔海峡争夺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于1915年2月19日―1916年1月9日实施的一次战役,又称加利波利半岛战役。
此次战役目的是,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土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
英法两国竭力先于俄国夺取战略上极其重要的这2个海峡。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倡议者。最初计划规定,英法联合舰队用舰炮火力逐次摧毁土军海岸炮连和要塞,扫除海峡水雷,并突人马尔马拉海,攻占君土坦丁堡。
德土联军统帅部获悉英法准备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后,遂将土耳其第1、第2集团军的部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调往达达尼尔海峡地区,使要塞炮兵和岸炮连的火炮数量增至199门(包括150―355毫米炮175门),布设了10道水雷障碍(375个水雷),以加强海峡海岸防御。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两岸配置了外围炮兵连(26门火炮),往后配有间炮兵连(85门火炮),在查纳卡累地域配置了内防炮兵连(88门火炮)。达达尼尔海峡北岸的筑垒阵地部署了第1集团军(司令官德国利曼。冯。桑德斯上将)第3军的部队,南岸部署了该集团军第15军的部队。
1915年2月旬,英法联合舰队(司令官英国卡登海军上将)集结在利姆诺斯岛穆德罗斯湾(战列舰11艘,战列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飞机运输舰1艘)。
联合舰队在大口径炮方面比土耳其岸防炮显居优势(234―380毫米炮92门,102―191毫米炮1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