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隆美尔的规劝(下)(94) (第3/3页)
当日晚,国gcd部队第3军团、第4、第7军秘密接敌,于7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战至9时,全歼国政府军第47师第2旅又1个多营。莲塘战斗后,国gcd部队主力乘胜向良村急进,途与由良村出援的国政府军第54师第160旅遭遇,歼其1个团,该旅余部逃向良村。国gcd部队衔尾猛追,于13时许攻入良村,又歼刚由城冈撤回良村的国政府军第54师师部和2个旅的大部。良村战斗后,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以第3军佯攻龙冈,率主力东进,围歼刚从君埠、南陵等地缩回黄陂的国政府军第3军团之第8师。11日晨,国gcd部队进到黄陂附近,午向黄陂发起攻击,一举突入村内,歼国政府军第8师2个团。下午3时,国政府军第8师余部分向洛口、宁都突围,国gcd部队在追击又歼其2个团。随后,国gcd部队主力转到君埠以东君岭脑山区休整。莲塘、良村、黄陂战斗的胜利,使国gcd部队从被动夺得了主动。
莲塘、良村战斗后,国政府军总指挥始知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已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并估计可能北出临川。遂于8月9日起,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企图协同由广昌西进的第10师,围歼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于宁都以北地区。于12日至15日,国政府军参与包围的各部以密集大包围态势接近国gcd部队集结地―君埠以东地区。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为摆脱国政府军围剿部队所属的8个师三面包围的不利境地,国gcd部队总指挥决定以国gcd部队第12军向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16日晚,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利用夜暗,从正在东进的国政府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间10公里间隙地区秘密疾进,跳出国政府军的合围圈。
他们在次日晨回到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苏区央局和革军委会合。而国gcd部队第12军主力则扬旗鸣号,大张声势地向东北方向行动,并以一部兵力攻占乐安县城。国政府军总指挥误以为国gcd部队第12军为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并判断国gcd部队将进攻宜黄,威胁临川,遂急调其第10师返回临川,令国政府军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追击国gcd部队第12军。
国gcd部队第12军主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将国政府军主力拖了近半个月,有效掩护了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的西移和休整。8月底,待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再回头西进寻找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决战时,国gcd部队已休整近半个月。蒋介石随即以其第1军团为先头,其他各部随后,再次西进,寻求国gcd部队主力决战。国gcd部队总指挥为进一步调动和疲惫国政府军,于9月初率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继续西移,转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均村、茶园冈地区隐蔽待机。”
此时,国政府军在国gcd部队的根据地里来回运动已达两月,除其3个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外,其余各部也受尽了国gcd部队的根据地人民群众、地方武装坚壁清野和不断袭扰的困苦,士气急剧下降。
与国政府军情况相反,国gcd部队三战三捷之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战场上国民党军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更为明显。
此间,国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国政府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发动了叛乱。他们的部队开始向湖南衡阳进兵,对国政府军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国政府军总指挥不得不下令结束对国gcd部队的围剿,实行总退却。
国gcd部队乘胜追击。9月6日晚,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得悉兴国地区国政府军正沿高兴圩大道向北撤退。他们当即决定首先抓住兴国地区北撤之敌一部歼灭之,尔后视机扩张战果。遂令国gcd部队第3军、独立第5师迅速抢占老营盘,断敌退路。国gcd部队第3军团、第4军(并指挥第35师)、第35军进攻高兴圩及其南北之敌;第7军牵制兴国之敌。
7日拂晓,国政府军第4军团由兴国地区向北撤退,其先头部队撤到老营盘附近时,国gcd部队第3军一部切断了该旅与国政府军第4军团后续部队的联系。随后,国gcd部队第3军、独立第5师向独立旅发起攻击。经过半天激战,将其全歼。
7日,国gcd部队第7军向兴国进逼,牵制国政府军第52师。国gcd部队第3军团、第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向高兴圩地区的国政府军第60、第61师发起攻击,激战至第二天,毙伤国政府军2000余人,战斗形成对峙。国gcd部队为保持主动,即撤出战斗。
13日,国政府军第4军团主力和第52师分别由长迳口、兴国等地向吉安撤退,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对该部实施追击。15日拂晓,在国政府军第4军团主力通过方石岭隘口后,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主力赶到,他们一部抢占了方石岭,截住第52师及第4军团的1个炮兵团和1个步兵营,并将其包围于方石岭以南地区,随即发起猛攻,战至9时,将其全歼。其他各路国政府军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至此,国gcd部队第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政府军对国gcd部队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