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攻占马耳他(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攻占马耳他(四) (第3/3页)

来是德**舰的炮击重点目标,特别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沃斯拜特’号一共挨了4发381毫米和3发281毫米的炮弹,其的4发381毫米炮弹其的2发很准确的命了‘沃斯拜特’号的两座前主炮。而德国发射的炮弹是他们在英吉利海峡使用过的由周天雷剽窃后世科技成果的爆炸成型弹头,弹头爆炸后产生的金属体以非常高的时速穿透了炮塔外面的装甲,一直穿透了炮塔,击了炮塔下的弹药库,顿时燃起了大火,英国‘沃斯拜特’号的损管队急忙往那两座主炮的弹药舱注水,这才避免了弹药殉爆而将整个军舰给击沉的事发生,但是‘沃斯拜特’号也失去了一大半的作战能力。

    有人可能奇怪了,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德国人究竟是依靠什么来指挥射击的,他们的光学测距仪无法在这么远的距离还能提供准确的火控参数。这是周天雷在当上德国大洋舰队司令官不久以后在一次海军大洋舰队司令部例会上下的训练命令,要求德**舰上的炮手掌握远程射击的能力,它要求德国炮手要尽量利用主炮的射程,尽量在远处和敌方交火,而不是如以往一般开近了才开火。

    周天雷是这样解释他的训练计划的:自从我要求德国海军航空兵装备飞机以战斗机为主后,我就想到了虽然我的海军航空兵虽然因为战斗机数量远比敌军的多,可以比较容易控制战场上的制空权。但是战斗机的载弹量小,总不能指望他们挂上炸弹和鱼雷去充当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的作用吧,当然在计划里规定了攻击对方舰队的主力是我的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但是敌方的舰队里同样编有该类舰艇,我凭什么取得海战的胜利呢?我思考了很久,得出了答案,就是充分发挥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尽可能的在远距离上消灭敌舰。

    不过问题就出来了,由于射程远了,传统的穿甲弹由于是依靠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而赋予它的速度,依靠动能穿透对方的装甲,那自然是炮弹速度越快,穿甲能力越强,而这样就是交战距离越近越好(当然军舰的交战距离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只是炮弹穿甲能力所决定的)。而周天雷设计的战术是远距离射击,这样传统的穿甲弹的破甲能力就要差很多。周天雷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他剽窃的后世科技成果的爆炸成型弹头。(这种弹头的技术是在聚能装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只不过由于装药技术的变化由聚能装药弹头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金属射流破甲变成了一个类似炮弹的金属体依靠极高的速度而产生的动能破甲。这种炮弹在它身上将聚能装药破甲弹和动能穿甲弹的优点集于一身,被后人称作是破甲弹和动能穿甲弹的完美结合,但是对加工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成本也相对前两种炮弹为高)。而且周天雷为了尽可能提高炮弹的射程,还将后世的增程弹(一种是底凹弹,另一种是底膛排射弹技术,它们都是应用了空气动力学技术,尽可能降低炮弹在空气的飞行阻力。引入到这个时代,使射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提高了30%左右。)

    二是周天雷有了增程弹后,他想到,现在使用这种增程弹就相当于是自己那时代的超视距攻击,现在的德**舰上的光学观测系统根本观测不到敌舰,如何装定火炮的火控数据和对己方的攻击进行校射呢,这个时代可是没有gps定位卫星和高空预警飞机,也没有办法搞什么现代的精确引导射击。而且现在的那时德国舰载火控雷达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地。他想来想去,想到了可以借鉴日本人的方法,使用航空飞机进行校射,将炮火校射员派到了天上,由战斗机掩护他,对己方舰队炮弹落点进行校射,以提高己方炮弹在远射程上的命能力。这个原来在敦克尔刻海战试用过,所以也不是什么新的战术。在这次海战周天雷将新研制的增程弹拿来进行战场上的试用,希望能在实战发现它们的弱点。周天雷希望通过这两种办法提高德国舰队的攻击力,事实上也的确是做到了。不过德国大洋舰队从此都尽量将与敌人决战的地点选在广阔的大洋上,而不是地形展不开的峡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