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6章 空军绝不是技术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96章 空军绝不是技术问题! (第1/3页)

    傍晚,林予安钻进那个由柳条构成的棚内,虽然在忙碌,但他也没让铁皮桶里的木炭熄灭,而是还在散发着令人安心的红光和温暖。

    与棚外那已经开始变得刺骨的寒风相比,这里简直是天堂!

    他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重新坐回那个简易的马扎上,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被他寄予厚望的冰洞。

    在进行水下设网这项浩大工程的同时,那根由他亲手制作的简易钓竿,被一个同样由他亲手打造的装置稳稳地支撑着。

    昨晚回到庇护所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从云杉树干中挑选出了三根长度约一米,粗细均匀的笔直木棍。

    他用手锯,将这三根木棍的末端都削出了尖头,以便能更好地插入雪地或冰缝中提供稳定性。

    接着,他开始制作整个结构的核心,三脚架结。

    将三根木棍并排地紧紧靠在一起,平放在雪地上,拿出一段坚韧的尼龙绳,先用一个双套结,将绳子的一端牢牢地固定在其中一根木棍的顶端。

    接着,横向地将绳子紧紧地缠绕在三根并排的木棍上,绕了大约七八圈,形成一个坚固的“束缚环

    然后,将绳头从木棍与木棍之间的缝隙中,以“8”字形的轨迹,反复地进行交叉收紧。

    他每一次拉扯,都用尽全力,绳索将三根独立的木棍,变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最后,用几个半结,将绳尾牢牢地锁定。

    再拿起这个捆绑好的木棍束,将中间那根木棍向后拉,另外两根则自然地向前分开。

    一个稳固的等边三角形底座的三脚架便完成了。

    今早,他将这个三脚架,跨立在冰洞的后方。

    然后将那根简易钓竿,横向地放置在三脚架前方的两条腿交叉形成的“V”形支点上,竿尖自然地垂向冰洞。

    林予安又用一小段备用细绳,将钓竿的尾部,与三脚架的后腿连接,进行了二次固定,为他的钓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稳定性。

    挂着肥美毛鳞鱼的鱼钩,就在这个万无一失的布置下,已经在水下静待了数小时。

    按照常理,在这样一个被他精准定位的“藏鱼窝”里,早就应该有所斩获。

    林予安满怀期待地走上前,轻轻地握住钓竿。

    没有预想中那种沉重的、鱼儿挣扎的拉扯感。他提了提,钓线轻飘飘的,没有任何额外的重量。

    缓缓地将鱼线从冰洞中拉出,线头的末端,那条被他精心挑选的肥硕的毛鳞鱼鱼饵,依然完好无损地挂在钩上。

    它甚至没有被任何试探性地啃食过。

    林予安凝视着这条孤独的鱼饵,沉默了片刻,他设置的固定镜头也一直在工作着,完美的录下了钓鱼佬空军后的尴尬。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镜头,脸上是一种极其专业的,分析失败原因的严肃表情。

    “一无所获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我一直在外面忙着布网,没有亲自看守。”

    “这并不能体现我的真实技术,如果我一直守在这里,凭我的经验,今天肯定能上鱼!”

    “嗯,没有咬口,这是在我预期之内的。”

    “原因嘛,可能有几个。气压,一定是气压!今天的气压可能偏低,水体含氧量下降,这会极大地抑制鱼类的索饵欲望。它们宁愿待在原地不动,也不会主动觅食。”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个将责任完全撇清的理由:“当然,肯定也有水温和鱼的代谢关系。”

    林予安指着脚下的冰洞,“这个钓点水深超过五米,是典型的深潭区。”

    “在冬季,深潭底部的水温,会稳定地保持在最适合鱼类过冬的4摄氏度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