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第3/3页)
趁刘继业还将注意力放在潞州北境,我军不如掩袭潞州南面诸县。
县兵孱弱,加之我军先前有兵威震慑,拔之不难。
每攻下一县,我军便做出要迁移百姓之举,此乃釜底抽薪之计。
一个潞州,对我大宋来说不算什么,可对贫弱的北汉来说呢?
若百姓、粮秣皆被我军迁走,刘继业要一残破的潞州何用?
他来日又怎么和刘钧交待!
诸位试想,刘继业一打探到我军意图,还能有心情在北边从容设伏吗?”
古人很早就知道,“人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道理。
故而乱世中,时常有将领迁移掠夺边境人口的举动。
更绝的是,将人口都迁移走后,有些将领还要当纵火犯。
将原本富庶的地方变成一片焦土,以图让敌军什么都拿不到。
赵德秀虽说不会做的这么绝,可他会让刘继业以为,自己能做的这么绝。
早将潞州视为囊中之物的刘继业,是不会容许赵德秀这么做的。
听赵德秀说到这处,田重进笑道:
“若刘继业手握强兵,坐视我军颠覆潞州,来日他率兵回朝,刘钧怎会轻饶了他。
这一釜底抽薪之计,足以让刘继业按捺不住,他能做的就是尽快率军赶至壶关城下,阻止我军妄为。
如此一来,他就等于是被我军牵着鼻子走!”
“不止如此。”
当田重进说完后,赵德秀说出了心中的更深想法。
“我所忧者,乃是北汉军隐于暗处,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我军不知他何时动,又会如何动。
任这情势发展下去,我军在局势中就会越发被动。
千日防贼,终究难防。
将北汉军引至壶关城下后,战场主动权就不再处于北汉军,我军才能取胜之可能。”
赵德秀的话,让田重进想起了《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这句话在座将领何人不知?
可深得精髓并加以灵活运用者,唯郡侯一人。
这场仗真的有可能赢。
想到这田重进带领诸将起身对赵德秀拜道:
“郡侯安坐,县城某等为郡侯讨之!”
看着站在身前,脸上已有自信浮现的诸将,赵德秀脸上露出笑容。
军心可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