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谋全局者 (第2/3页)
再拘泥于潞州一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身为一军之将,要懂得将眼界着眼于全局。
赵德秀的目光,先往潞州南面看去。
“正常来说,李守节应当寻求李筠的援兵。
然纵算李筠有心援救,他一时之间亦无法分兵。”
往日到达洛阳外时,赵德秀就见赵匡胤收到过来自慕容延钊的军报。
慕容延钊在军报中言及,他在与叛军的初次交锋中已取得一场小胜。
那场胜仗后叛军就退守营垒,他率军在高平城外与叛军一时持对峙之势。
何为对峙之势?
就是双方干瞪眼,谁都不敢贸然先动。
而这一对峙之势,在赵匡胤率西路军抵达后,会让李筠更加被动。
诚然有着营垒、城池的掩护,李筠坚守一段时日不难。
可在这被动局势下,李筠的大军亦等于被困在高平城外。
李筠的兵力自保尚嫌不足,要是他敢分兵回援,以赵匡胤的韬略定会抓住时机,一战将叛军歼灭。
在排除完李筠回兵这一选项后,赵德秀瞬间将目光北移,放在潞州北面的一处驿站处——太平驿。
根据之前的情报,北汉刘继业率军两万入侵后,正是暂时驻扎在那处。
赵德秀目光紧紧盯着那处,他伸出双指重重指向地图上的太平驿:
“李守节很可能派人向北汉军求援!”
啊?
怎么就到这一步了?
赵德秀语气凿凿,激起田重进等人满脸疑惑。
这时的田重进等人,像极了面对“奥数难题”的学子们。
尽管刚才思考时,赵德秀将他的“解题步骤”给一一分析了出来。
可下意识的,赵德秀还是省略了一些步骤。
对赵德秀来说有些事无需多言,对田重进等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望着自信的赵德秀,田重进等将领不由想起了高平之战时的赵匡胤。
那一战周军大败在即,是赵匡胤力谏周世宗周军该如何反击,那时赵匡胤说了不少分析,田重进等人亦是没听懂。
可跟着赵匡胤冲,他们就真的莫名其妙反败为胜了。
在沉默了一会后,性格质朴的田重进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