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八章 今赐天子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八章 今赐天子剑 (第2/3页)

内愈演愈烈的讨论声:“叛贼未灭,何意先讨论封赏一事?”

    身为天子,赵匡胤此话一出,帐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见帐内恢复安静后,赵匡胤接着说道:

    “朕今日召汝等来,乃是要汝等商议一番新的平叛方略,至于其他事都暂且放放。”

    赵匡胤的话,成功将帐内众人的心思重新引导到平叛大事上。

    “先前诸军皆以为,当猛攻叛军大营。

    朕忧心于诸军死伤太众,另先前曾令太原郡侯率奇兵前往潞州,才一直悬而未决。

    今潞州军情已至,方才石将军说的对,若太原郡侯能再一鼓作气拿下上党,则贼军将不攻自破。

    这样一来,我军死伤甚少矣!

    朕有意让我军继续与贼军相持,以待潞州新的军情。

    若太原郡侯不利,我军再行雷霆之势攻打叛军大营,诸位以为如何?”

    先前赵匡胤派赵德秀领兵前往潞州,为的是乱李筠之心,这点是重要,可谈不上能让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

    《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赵德秀已展露出军略,宋军更有壶关为依托无忧后路。

    在这两点基础上,原本派去潞州的那支奇兵,已悄然间握住了讨灭这场叛乱的胜机。

    得益于方才石守信的良好铺垫,赵匡胤的想法,引得帐内众臣大多认可。

    以赵匡胤的权力,他并非不可乾坤独断,可高明的政治家,是善于引导大势为己用的。

    何谓大势——说简单点便是“共同利益”。

    身为大宋的官员,他们本质上都是大宋的利益集团。

    而禁军是大宋社稷的定海神针,亦是他们自身利益的最有力保障。

    有时为守护利益,战争必不可免。

    可要是能有机会,在守护利益的同时让付出更小点,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陛下英明!”

    众臣的这一句话,代表着他们愿意支持赵匡胤新的方略。

    得到了众臣的支持后,赵匡胤的脸上露出笑容。

    “拟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潞州凡有愿心向王化者,不论过往,太原郡侯可酌情用之,无须事事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