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自我选择 (第2/3页)
,对于家人加入南极考察队这件事基本都抱着自豪骄傲的态度,眼前这位情绪激动的中年男人倒是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这参与中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的建设是多么光荣啊,整个国家只派出去五百多个人,你的女儿还是海洋鸟类的研究员,这是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功绩,怎么还不高兴呢?”
男人不语,只是一味地生着闷气,老沈看了眼在国营厂子里少见的宽敞办公室,那块写着副厂长的名牌似乎说明了一切。
“沈记者,你别见怪,陶厂长他就这么一个闺女,小时候学习成绩好,考到了上海读大学,本来想着毕业了回厂子接班,好好带着工人们搞几个先进技术出来,结果却迷上了那个什么海鸥?说什么都要去研究所工作,那晚上把陶厂长气的呀,整个家属院都能听到吵架声。”
从家属那里寻不到答案,老沈只能转而向厂子里的其他职工求助。
接待他的厂办专门负责对外联络的吴科长,四十多岁,头发已经稀稀拉拉,嘴里都是典型的“外交辞令”,完全就是那种对现状满意,对未来没有追求的做派。
“我们厂子好几万个职工,哪个不是削尖了脑袋想把孩子安排进来,陶厂长矜矜业业干了几十年,对厂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想要让女儿来接班继续做贡献,没人会说闲话。”
“沈记者不瞒你说,小陶这个出身背景,多少人都羡慕着呢,一个女孩子,待在爹妈身边,再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这家里不就蒸蒸日上了嘛。”
吴科长的话让老沈陷入沉思,走到丝厂家属院的路上恰逢一批工人下班,他们欢声笑语,推着自行车并肩而行。
老沈能够认出其中有些人眉宇间就有几分神似,想来应该就是厂一代和厂二代的组合。
丝厂分配给陶厂长的房子品质上佳,是少有的独门独户小院,虽然和隔壁人家只有一堵薄薄的砖墙相隔,但已经好过了苏州当时大部分国营厂工人的住宿条件。
敲了门,稍等了片刻,一位看着病恹恹的中年女性从小院走了出来,她正是考察队队员的母亲。
“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我才冒昧来打扰您。”
老沈把在陶厂长那碰壁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