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动力来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动力来源 (第3/3页)

的手里。

    “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上学?”

    简单的问话显然没有饼干能打动人,女孩再三确认可以吃后便兴高采烈地思考包装,拿出一块放在鼻子下闻了闻,随后便送到了奶奶的嘴边。

    “我没在上学了,初中只有镇上有,可是太远了没法照顾奶奶。”

    女孩的普通话讲得很好,老沈能看出来她绝对是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但家里的现实情况逼迫着不得不放弃学业。

    “不上学的事情和你爸爸说过吗?他现在是英雄了,正为了国家在很远的地方战斗,你的情况应该跟村里跟镇上说,会有人来帮你的。”

    老沈不解,他知道地方上对于参与重大国家工程的人员家属都是有补贴的,尤其是子女教育上,各省市应该都有专门对接的单位,可这些政策好像并未落实到李树根的家里。

    “从来没见过什么补贴,娃娃在学堂里成绩好,我们也觉得可惜,村里也说可以帮着照顾,但她自己不愿意。”

    齐书记听了老沈的话赶紧插嘴,不是村里克扣了李树根的补贴,而是压根这笔钱就没出现过。

    “没关系,我就在家陪着奶奶,爸爸说了,等明年回来家里就会过上好日子了,他一定说到做得到。”

    女孩哪懂那些道道弯弯,平时村里的人对她和奶奶不错,所以也怕老沈这个“北京大官”迁怒,于是赶紧解释辍学是自己的决定。

    当天老沈劝了女孩很久,也做了她奶奶的思想工作,但最后都没有结果。

    采访完出来的时候女孩特地把他送到了村口,然后怯生生地拿出一张纸,上面写了一封信,想要拜托老沈能帮忙寄给远在南极的李树根。

    明明生活很苦,但信上的字里行间却都是快乐。

    摇晃的返程长途车上,老沈的脑海里不断闪过至今自己采访过的这些家属们,他们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过不同的困难和挫折。

    但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自己家人事业的支持。

    这或许才是万里之外冰天雪地中,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破冰建站的考察队队员们最大的动力来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