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动力来源 (第2/3页)
会的屋子里并没有电话机。
“书记您好,我这次是想来采访李树根的家属,不知道可不可以帮我引荐一下。”
老沈并没有“揭穿”齐书记,他接过对方递来的搪瓷茶杯,笑着直入主题。
“没问题,这季节树根他老娘和娃娃不会出门,肯定在家里,我这就带您去。”
还是简单朴实的交谈最能让人放松,见老沈没啥“北京大官”的架子,齐书记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步子轻快地在前面引路,很快就来到了李树根的家。
这是一栋土坯房子,功能也只限于挡风遮雨,门外挂着风干的辣椒和大蒜,屋檐下还堆着没来得及处理的苞谷。
“这居住条件也太差了,李树根好歹也是机关单位里当厨师的,收入比起湖南偏远农村的农民肯定强多了,怎么没想着帮家里把房子修葺下。”
老沈心里泛起嘀咕,而齐书记已经“闯”了进去,乡下民风淳朴,所以家家户户基本都不上锁,互相串门也是毫不避讳,经常端着个碗就跑到邻居家聊天说话。
“娭毑,有客人,是北京来的大官哩,为了树根来的,说要采访你。”
顺着齐书记的大嗓门,老沈见到了李树根的母亲,那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满脸皱纹,身后还站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一双晶莹透亮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他。
“这是李树根他老娘,今年七十多了,战争年代把耳朵搞坏了,所以你和她说话得大声点。”
齐书记在旁解释,而老沈的注意力都落在了那个女孩的身上。
现在是正午光景,为何她没去上学?
“树根也是个苦命人,三十几岁才讨了个老婆,生下娃娃后没两年那女的就嫌弃家里条件差,跟一个走长途的货车司机跑了。”
“树根既要打工挣钱,又要照顾老娘和孩子,也就这几年娃娃大了,才好跑到大城市去,不然永远也走不出这一亩三分田。”
齐书记一句话里叹了三口气,充分说明李树根家里的遭遇并非个案,相反可能在偏远农村里还是常有的事。
老沈没说什么,只是从包里拿出一袋饼干,塞到了女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